
《第一团队》是一本由朱瑛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9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团队》读后感(一):超级团队
本书即将展开的
故事,在任何一个商业国家都可能流传为一个传说。四个出身背景全然不同的
年轻人聚在一个小酒馆里谋划
创业,他们中有
野心勃勃的银行家、
能言善辩的创业爱好者、内向腼腆的软件咨询经理和一个不满现状的国有酒店管理者,一开始为了办个什么企业他们吵得
面红耳赤,最终之所以能够达成共识,是因为这四个人都自称是旅游迷。
在
中国的企业家中,三年内两次把
自己创办的企业送进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他们是纪录的创造者,所以,这四个人堪称“第一团队”。
青春激荡,拍马相聚,商场当歌,
所向披靡;
一战即胜,呼啸而散,相忘江湖,余音荡漾。
这样的创业故事,像不像一个充满了东方侠客气韵的“中国梦”?
对于所有有志于商业
成功的年轻人来说,“第一团队”的成功模式实在是太让人动心了。
《第一团队》读后感(二):非常不错
他们是擅长创建企业的中国新商人—在他们出现之前,我们只在大洋彼岸的硅谷遥望过类似的故事。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完全陌生的商业理念,譬如“创办企业不是为了
拥有它,而是出售它”、“资本是能够让企业
价值充分放大的最佳工具”、“泡沫是个好东西,我们用它整合了传统行业。”
对于所有有志于商业成功的年轻人来说,“第一团队”的成功模式实在是太让人动心了。
在商业教科书上,没有一家公司的诞生或成功,是必然存在的事物。而商业又是一个用
结局来评判过程的功利游戏,只有在当今的金融商业主义年代,创业家才拥有了完全不同的职业
命运,他们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地起步,然后,又能够在获得初步的成功后,再
依靠资本平台的运作,安全地全身退出。对企业家的成功定义,已经与十年前全然不同。这也是“第一团队”能够出现的时代原因。
《第一团队》读后感(三):因为“伟大企业将在传统服务业诞生”这句话,忍不住吐个槽
“一入旅管深似海”,作为一个选择旅游管理作为自己专业的学森一枚,看到这句“伟大的企业将在传统服务业诞生”这句话,瞬间觉得血脉喷张。虽然这是这本《第一团队》的后记部分,但是却是最让我感触的
一句话。
自从学了旅游管理,总觉得没有财会、金融、管理等专业
高大上。尤其是所在院系以一种极不负
责任的方式授课,将我们的
大学四年
时光都用在抄一张张陈旧的不能再陈旧的PPT上了。所以心会慌,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
当导游?那为何要上大学呢?
去酒店?实习的三个月
昏天黑地让我见识到中国的酒店管理?
销售?可以说我酒精过敏吗?
所有,当看到这四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大神”们的创业故事时,不免唏嘘他们的平台之高,资源之广。其实,在褪去了光芒之后,他们也有凡人的一面,他们
奋斗的故事,或许比膜拜神人光环要更有实际借鉴作用。都说做旅游做的好的,都不是学旅游的。如果脑子当中只将自己定位于”旅游“,那么
视野难免局限于”旅游“圈子。所有读了此书最大的感触
莫过于要有
高瞻远瞩的雄心、短期和长期的合理规划以及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所抱有的
激情。
互联网急速推动下,所有产业都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所以,互联网创造出无数神话,无数青年才俊,无数不可能成为可能。如果能在这股大潮中,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创新思维,或许能够开创出不一样的
事业。这一切听起来是多么
激动人心,似乎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一段动人心脾的创业故事。可是
现实告诉我们,你这样想就太
天真了。
但是借鉴青春故事,活化原本已经僵死的
梦想,还是颇
有意义的。
将自己定位于旅游服务的携程,也同样能够凭借出色的表现冲进纳斯达克,这就说明了在传统服务业,也是能够凭借经营创造伟大的企业的。书中对于旅游业前景的肯定,虽然和专业课
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
如出一辙,但是此书却更加具体。中国人长久以来
挣扎在温饱线附近,难有
享受服务的意识。可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服务意识必然普及。所以,谁能让顾客满意,谁能让顾客感受贴心的服务,就越能赢得顾客。
虽然身在旅管,可是不能局限于旅管。这个产业
朝气蓬勃,会有更多的企业诸如“携程'、”如家“,书写属于自己的企业
传奇。
《第一团队》读后感(四):说几点
一、
1、创业一定要找合伙人。一个人搞,累死。
2、一定要找好合伙人。匹配。没有好的合伙人,宁愿不创业。
3、从携程到如家那段,峰火四起。尤其是孙坚的出场。
4、10倍速的公司才能存活。携程、如家,都是10倍速。
5、
王石那辈企业家面临的问题在沈南鹏他们那跟本就不是问题。这是契约
精神的进步。
中国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越来越有国际范(素养)。
6、沈南鹏发型屌爆。上海
男人很厉害。比如,分众传媒的
江南春
二、
结论:
10倍速往往从创业期就已开始
案例:
a.如家
2002年......6月如家成立......当年营业额2000万RMB......分店5家
2004年......营业额1.3亿......利
润1600万RMB......分店55家......酒店平均出租率90%以上
(数据来源:《第一团队》P198,第十二章,引入管理层,也即孙坚加入,全书的高潮)
2013年......净营收59.61亿元......净利润1.96亿元......截至2013年9月末,已在全国287座城市
拥有连锁酒店2180家......其中新开酒店437家)
2014年...... 预计总营收将介于68~70亿元......新增450家酒店
b.携程
1999年......创立总部设在中国上海
2013年......净营业收入54亿RMB......利润8亿3800万RMB
c.小米
2010年......4月成立
2011年......销售额5亿
2012年......销售额126.5亿......纳税总额19亿元
2013年......销售额316亿
d.锤子
估计也是10倍速度
5.20发布会过去后2天订货量5万台,1.5亿到手
e.老罗英语(别笑,这个规模是标准的中小型企业。快速
成长的中小型企业样本)
2008年......6月创立
2009年......收入160万......亏损300万
2010年......收入436万......亏损100万
2011年...... 收入预计1000万......利润100万
数据来源:罗永浩2011年保利剧院演讲(一个
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II) 97min-103min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zMTM1NTY0.html
三、
小米316亿是个神马概念。列几个企业一类比,你就明白
a.魅族科技
2003年3月成立
2013年......销售额50亿
b.康佳集团
1980年5月21日成立
2013年......销售额200亿RMB......净利润4516.30万RMB
c.TCL集团
1981年创立
2013年......营业总收入853.2亿元......净利润29亿
d.格力集团
1989年成立
2013年......营业总收入12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8亿
e.万科集团
1984年05月成立
2013年......销售额1740.6亿
f.腾讯
1998年11月29日成立
2013年......总收入604.37亿......利润191.94亿
g.百度
2000年1月成立
2013年......总营收319亿......利润105.19亿
PS.最后有一个疑问。万科和百度,谁得利润率更高。科技行业利润率是否比地产更高。营业额是一回事,利润率是另一回事。
《第一团队》读后感(五):研究“第一团队”
书买了好几年了,这次抽空好好把他看完了。
比较好
阅读,没有什么累的
感觉。
1、序言写的不错,总结了第一团队成功的原因。
四个关键词:时机、并购、专注、服务
时机:互联网时代,做网络旅游服务。
并购:并购了一些企业,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专注:所有业务围绕旅游服务展开
服务:企业定位及长远考虑
从本书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关键词是属于携程的,也是属于一些类似于携程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的。
2、人物比较“接地气”
从书中看到,团队中的人物,都是大学毕业的创业人员,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学习基本都不错,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经验,对西方的商业规则比较了解。除了季琦“胆商”高一点,其他基本属于
沉稳型。
3、流程
(1)很好的想法。
(2)
相互信任的团队
(3)相对可以的启动资金
(4)不断获得的融资
(5)不错的业务资源
(6)并购大的企业
(7)新加入的管理人才
(8)包装上市
(9)不断完善、
追求卓越
(10)成功
流程很美,成功的就在台上了。
感觉“资本”是最关键的,怎么吸引资本进入是最难的。
4、如家的篇幅蛮小的,但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做大一个企业、做好一个企业,
领头羊不一定要很懂这个行业,关键是企业要干什么?他能干什么?
总结:团队=人才+资本
团队围绕共同的
目标,施展各自的才能,凭着市场的运气,共同
努力,成功后就是第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