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20 02:05: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10篇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本由[阿根廷] 博尔赫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页数:10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一):创世与迷宫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科学还是哲学方面,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思考。从崇拜水火,到崇拜日月星辰,在各种不同地区的神话故事中都可以看到拟人化的“神”,他们相互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也因此创造出了世间的种种。人神之所以相似,正是因为我们人就是神亲手制造出来在世间的粗略翻版。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自然之物也并非过于神秘,一部分难以解释的谜团背后,一定有更为高强的神秘力量在统治。于是,神话故事陨落,宗教随之崛起,神秘而又不可知的强大力量成为了世界的统治者。
再到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但“宇宙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又被重新摆到了面前。物理学家把人类的感知延伸到宇宙的更深处,博尔赫斯也在用他的方法摸索世界的本源。在《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中,一个想要建立国家的秘密团体,在一名富翁的帮助下,创造出了一个名为“特隆”的星球。不信上帝的富翁只想要证明上帝并不存在,凡人也是创世者。而那个秘密团体,果真就用文字创造出了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
从语言文字,到思维方式,再到生活习惯,特隆这个星球处处充满了虚构和唯心,然而所记载这一切的《特隆第一百科全书》又记述的是那么详尽真实,充满考据。终于有一天,虚幻的特隆侵入了现实,书中所介绍的特隆独有的文字和信仰出现在了现实中。从此,特隆进入了课堂和历史,并将要渗入现实世界中的方方面面,直到有一天彻底改变地球。
富翁的想法实现了,人类也可以成为创世者。不仅能创造出全新的世界,还能让着绝对的虚构侵吞真实。所谓“创造”不过是的虚构,也就是想象。博尔赫斯在序言中说道,这本书无论是故事还是评论,甚至注释都是假想。那么世界可以通过虚构化为真实存在的现实,生命和社会秩序就是否就是真实呢?
《环形废墟》里的魔法师因为心中指引来到一座环形的废墟中,用梦境孕育出了心脏,最终让心脏成为了一名少年。依靠“火”的力量,少年走出了梦境,成为彼方的魔法师。虽然少年不怕火这一点异于常人,但只要他不怀疑自己的存在,就会正常的活下去。直到一场大火袭来,想结束自己生命的魔法师此时才发现,不会被火焰所侵蚀的自己原来也是他人的幻影。
生命源于虚妄和幻想,最后又化作虚无。魔法师是别人梦中的少年,而他又在梦境中创造出了另一个少年,就像造物主一样创造出来了一个红色的站不起来的亚当,经过“火”的拯救最终成人。拜火教代代相传的不畏惧火焰让人膜拜的魔法师,确实是火神的旨意,只不过它终究是诞生于虚无的梦境,最后又消融于梦醒中,在一个个圆形的神殿里无尽的回环。
《巴比伦彩票》则虚构了彩票诞生的一段历史。起初彩票是巴比伦人民的游戏,胜者可以得到银币。但是人们很快厌倦了单调的奖励,商人在其中加入了风险,赢的人可以得到巨款,抽到倒霉号码的人要赔款,否则就将被监禁。不愿支付赔款的人渐为多数,于是“倒霉号码”的金钱惩罚就被监禁和刑罚彻底取代。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个巴比伦的一切都被抽彩票的绝对的偶然性所左右。不合逻辑的“偶然”成为理所当然,民众拥有了抽签的普遍的自由,而彩票公司也因此成为最高政府。
民众靠着自己抽签获得绝对偶然的命运,绝对的民主以“彩票”的形式定型。我们看到了抽彩票及其公平的随机性,却又忽视掉了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的彩票公司。公司暗中收集民众的弱点,使奖励和刑罚更为刺激,又以“偶然”为理由的说辞洗白受到的质疑。当偶然成为了正常现象,改变的意义也随之消失。所有的突变都可以归为彩票所带来的常态,巴比伦就是一场无限的赌博。
《通天塔图书馆》还有一个译名叫做《巴别图书馆》,巴别塔是人类建造出来的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最后被上帝摧毁。博尔赫斯在文章开篇时提到,这个“宇宙”别人叫它图书馆,是一个个六边形相连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摆放着没有重复的书。人们想要找到为自己庇护的《辩白书》,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本却几乎不可能办到。在一片混乱中,图书馆里产生出新的教义,开始了革命和暴动。这里也有一本名为“书人”的书暗藏其中,它的内容囊括了整个图书馆,却始终没有人能够找到它。
这座图书馆,也就是无限的宇宙。无数相同的六角形相互连缀在一起,螺旋的楼梯通向碧落黄泉。但它又不是重复的,相同的房间里存放着不同的书,内容相同的书有不同的版本,又有不同的译本。她是图书馆,又是整个世界。在这茫茫瀚海中人们渴望找到庇护自己的那一本,它也许存在,却不可能找到。纷乱始于虚无,得不到庇护的人们想要破坏图书馆,却发这场大规模的破坏现对于无限的图书馆来说几乎为零。轰轰烈烈过后人们终将进入轮回,而图书馆始终还在那里不曾改变。
纵观整本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个词语无非是“虚无”和“回环”。博尔赫斯在一片虚无中创立出了不存在的特隆星球,拜火神教的信徒,充满着偶然的制度,以及图书馆一般的世界。无形的虚无的力量最终成为了现实的标尺,就如同虚无的“上帝”一般,诞生于空虚,却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这个世界。
尽管从源起到消亡,都是虚无的,但回环的过程却在不断发生。就像他在《<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以及《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中介绍的那些不存在的作品一样,它们属于虚无,却留下了无数回环的印记。想要重现名著的皮埃尔“写”出了和《堂吉诃德》一模一样的作品,原著被批平淡无奇,而效仿者却被大加称颂,新旧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回环。博尔赫斯对不存在作者头头是道的大加分析,不过是在嘲笑我们这些读者挖空心思分析琢磨,也只是一场虚无罢了。
回环不代表机械的重复,而是一种的新的创造。博尔赫斯在全书最后《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告诉读者,世界就是充满着岔路的花园,时间通过不同的岔口通向不同的未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岔路口上的一个抉择,在不断地选择中,通向在某一个世界中的的结局。
诞生于虚无,又在无尽中回环,这个世界中的虚无,恰是那个世界的真实。每个人都是创世者,谁没有在自己的脑海深处建造过一个小小的世界,也许很久之后的某一天它真会成为了现实。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的喇叭裤在今天隐隐有了复起的驱使,兜兜转转又一次成为潮流,那我们所厌倦的日常生活,再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之后是否又会回到原点?思维想象的层层递进,会不会成为和先古近乎相同的“赫隆尼尔”?
我写下这些繁冗的话语是否也一种创世?又或者我只是陷入了博尔赫斯的文字圈套,在思维沉浮纠葛间玩了一场迷宫游戏而已?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二):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短到7篇小说才100页,共4.1万字。但是,小说虽短小,意味却深长,百度出来的文章解析比小说还要长。是的,小说看完了,却看不懂,但是还想继续看、反复看,真是自虐啊!

博尔赫斯,阿根廷文学家,“他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文体,不同与之前的写实主义传统,也不同于现代派小说路数。他的小说中不含有经世的企图,也不热衷于钻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醉心于一种纯粹的乐趣:想象的乐趣(思维的乐趣),以及说故事的乐趣。”

用俩字来概括:虚构!

他写的书评洋洋洒洒,然而并没有那本著作;他为逝去的人写评论,然而并没有这个人;他说一个地方在百科全书里某章某篇中有解说,然而并没有这个条目;他说有一套百科全书是为一个并不存在的星球所撰写的,等等等等

《环形废墟》里有个人,在梦境中创造了一个儿子,最后发现自己也是幻影。题目之下的一句话令人细思恐极:假如他不再梦见你。《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与《环形废墟》居然存在一种不可描述的关系。《小径分叉的花园》竟然是个悬疑小说,里面的哲学和玄学思想十分深奥,主角还是个中国人,呵呵哒。

在反复虚构中,读者浑浑噩噩、晕晕乎乎,只觉各种不理解和不明白,感慨世间竟有如此之小说,大开眼界!

给四星不是说这书不值五星,而是我的理解力到达不了那个高度。

ps:可能是魔性的博尔赫斯头像吸引了小宝,每天要从书架上拿下来观摩,书皮都快给折烂了……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三):先着魔,再创造一个世界

博尔赫斯在这本小说集里,对着镜子写作,里面多个人物,他们的使命跟他自己一样,都是“惊奇”:创造出独特的逻辑,让世人惊奇。以神创世界的态度创造物体,人体和世界。

第一个故事关乎一个星球的逻辑,一个人为创造的星球,一个脱离了物质承载的灵质星球。

第二个故事是对现有秩序的分解和重构,无用,繁复,又自洽。

第三个故事是梦境,用梦境构建的空间,人物,和人体。

博尔赫斯的这本小说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诗人特质:词句糅合重组的能力。诸如“ ... 同时又是一头牛、一朵玫瑰、一场暴风雨”,多么奇妙杂糅的结合!

这种组合的灵动性也是博尔赫斯有意识地使用的:“ '痛苦而湿漉漉的回声仙女',一个精神上的形容词和肉体上的形容词的完美糅合。” 这就使得这本小书兼具评论的性质了,边疯狂地行走,边指点,俯视着自己的创造。

还有一个特点,在这本小说集中,博尔赫斯避免了触及爱情,至少是狭义上的爱情。为什么?因为狭义的爱情不再是“惊奇”,而是惊奇的反面。

他不谈爱,爱让人满足,让人“伟大”,而是讲梦,讲梦中梦,讲生命的延续,讲创世,讲虚幻世界的真实和真实世界的虚幻,讲一切让人惊奇于自己“渺小”的东西。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四):让我静静,然后长评

虽然只是一本序言加内容总共才99页的小书,但读起来很耗费心力。书最后一页的内容印完后整整留了三页空白的纸张,恐怕不是为了给这书增加厚度,而是供给读完这书的读者记录狂奔打滚吐槽用的。体验完了左脚绊右脚脑筋打结的阅读后,真不知道对出版社这样的“体贴”应该表示我的感激涕零还是应该上去啪啪抽大嘴巴。
我这是第一次接触博尔赫斯的作品,我对我的懒惰表示诚恳的反思。我这人看书有个毛病,什么书都是拿起来就读,根本不去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风格的。直到读完以后我才去翻作者生平,此时就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结果我在博尔赫斯这里吃了大亏……不了解他风格的情况下就贸然读了他的作品,加剧了我的痛苦,虽然我表示斗智斗勇结束后很爽……很不给自己留面子的说一句,我这个自称文青(然而其实并不是)的淑女(……表面上的→_→)看这书的时候不知爆出了多少个默默的“我日……”
全书共七个短篇。值得挨个写书评………
NO.1《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要不是作者在序言里言明这是一篇假想书注释,我真的得为书中内容的真实性迷惑一阵子。如果说小说里的世界是作者创造的肥皂泡,那这一篇是博尔赫斯在肥皂泡上创造了另一个肥皂泡。这篇虚构小说里的假想书构建出又一个虚构的世界。这个虚构世界里的人们是真的相信构成世界的是认识而不是物质(从而出现了一些让人恨不得pia飞他们的脑残言论描写)。博尔赫斯还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语言体系以及逻辑方式。真的是要为博尔赫斯的渊博知识跪了。就我所知道的这种为虚构世界创造新语言体系的只有托尔金的中土世界(虽然我还没看)以及前些年大热的电影《阿凡达》(虽然我也没看过)。博尔赫斯把这些虚构的东西写的煞有其事,我有点懵,回头仔细看序言才确定这真的不是真的。
NO.2《「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觉得作者在这里表现出的就是对故弄玄虚的文学作品大写加粗的讽刺啊。书里这位梅纳尔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却又掀起一番人们对他作品的争论,可以说是“死使他崇高”。就说这位作家照着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仿写的作品《吉诃德》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这意义是作者摆出一副“我的理想很崇高,所以我的作品意义之伟大你们参不透”的样子就可以被人们吹捧的?人因不可知而畏惧,面对参不透的文学作品恐怕也是如此,不论作家到底是捧出了一座精神宝藏还是只挂了个空壳子。他作品里那些和塞万提斯一摸一样的段落……其实就是抄袭来的。但为什么人们面对一个表面上高深莫测的文学作品的容忍度远远超过当下泛滥的言情小说呢?于正被指抄袭简直八方来贺,从作品到人品都被吐槽个彻底。然而人们面对这种纯粹的文学作品……“嗯,他一定是另有深意”。深意在哪你给我指出来看看。作者自己都不一定知道,你确定不是自己想的太多了么→_→……
NO.3《环形废墟》
虚构小说。看到最后一句话我惊了一下,博尔赫斯确实很擅长制造出这样结构精巧的金字塔世界。主角在梦中创造了一个孩子,最后他发现……我不告诉你。
很久以前看到别人提出过对宇宙的看法:正像一个孩子拿着一串鞭炮,鞭炮被点燃炸裂,洒落许多粉粒,我们的世界正是其中一个粉粒。虽然很大程度上这是个没什么依据的怪想法,但却是个有趣的想法。我们对于高维世界一无所知,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以虫子的大脑尚且无法理解人类社会,我们也不要轻易的认为人类三维的大脑可以认知到更高维的世界(事实上,现在高维世界仍无法想象,只能试探着去描述)。
说一句题外话……虽然我好像一直在说题外话。近几年大火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招喷了,我看了下,主要是针对作者的专业性和故事真实性的质疑。那我们就不认为它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的访谈记录,而是把它当做纯粹的文学创作来看——怎么样呢?其实还不错呀。就像这本书开篇第一篇《角色问题》,其实它的意思和博尔赫斯这篇小说是很像的,只是一个由梦境而生,一个由写作而生而已。即使它是作者的脑洞,也是不一般的脑洞。我没被它洗脑,第一因为我是坚定的现实主义者,第二因为我懒,我懒的去考虑产生这大千世界的无数可能。好吧,不排除是因为今年有人送了我这本书的签名版所以我要替它说两句好话→_→………
NO.4《巴比伦彩票》
可怕的脑洞,我表示佩服。正如东西方文化间的壁垒难以打破,根深蒂固的从社会和教育的源头而来的观念也很难被改变,所以作家的创作是无形中受到了局限的。但是博尔赫斯把这个障碍打破了……他勇于去创造一个由无数偶然构成的、在我们看来毫无理智的秩序混乱的社会,因为这社会里的人们所谓的理智就是混乱。完全无法想象的相反的世界吧。我读完之后也只能默默的表示“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小说里的“公司”到底存不存在呢?我也不知道,它就像最初为我们制定了道德和伦理边框的手一样,称它“上帝”也不是不可以。不管它存在还是不存在,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社会就像被一只手从山上推下来的雪球,一路壮大势不可挡,光靠它自己就能撞出一条路来。至于最初推动它的手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理性在掌控它的运动,以及我们所谓的“理性”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NO.5《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
假想书书评。也许这位赫伯特·奎因的原型就是埃勒里·奎因?因为这位奎因也是推理小说作家嘛。
文中虚构的书包括《连体孪生兄弟的奥秘》、《四月三月》和《秘密的镜子》。在评论《四月三月》部分博尔赫斯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写作手法——逆行枝蔓。喜欢读推理小说的朋友可能对这个词更熟悉一些。回想一下,我最近确实读过有类似结构的推理小说:我孙子武丸的《杀戮之病》。当时是我第一次读到用这种手法写作的小说,虽然这一篇的结构比较简单。现在看来,原来梗在这里。
特别喜欢文中的一句话:“在文学所能提供的种种幸福感中间,最高级的是创新。”
博尔赫斯的小说无疑是极大的创新。
NO.6《通天塔图书馆》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就是:“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个结构奇特的图书馆中所有的书都是难以解读的。你手中拿到的这本书也许什么意义都没有,也许是“所有书籍的总和”,是人类智慧和宇宙奥秘的总和。人们在图书馆中寻寻觅觅,面对这些“天书”,很难说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但是“当人们听说图书馆已经收集齐全所有的书籍时,首先得到的是一种奇特的幸福感。人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座完整无缺的秘密宝库的主人。”哎呀这句话真是说到爱书人的心坎里了,特别是对我这种囤书癖来讲……
这个短篇读起来其实是很让人感动的,能看出博尔赫斯对于宇宙难解的奥秘的不懈追逐。真理也许曾被我们抓住过,又因不识它而舍弃了;也许它永远存在于下一个六角形的回廊。有人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偏离太远,穷其一生将全部岁月押注在错误的见解上。然而谁也不知道真理到底在哪里。
博尔赫斯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觉得宇宙的某个书架上有一本‘全书’不是不可能的,我祈求遭到忽视的神让一个人——即使几千年中只有一个人!——查看到那本书。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不然我们的一切追寻终将无意义。
NO.7《小径分岔的花园》
一篇推理小说。曾有《推理十诫》说:有色人种中不可出现中国人。究其原因,大概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就是怪力乱神和神秘的代言词。但是这篇推理是以中国人为主角的。所以主角的曾祖所写的未完成小说就变成了这篇小说的谜题之一。
跟这本作中作给人的感觉相似,这篇作品本身也像一个迷宫。支离破碎的文件片段里透露出紧张、沮丧和奋力一搏的情绪,主角逃跑的目的地竟是个莫名其妙的人家里。他周围仿佛笼着团团迷雾,让人猜不透他的目的。直到最后一段话的揭露,才终于让人找到了走出迷宫的出口。而主角曾祖的小说中迷宫的谜底就是时间,表现出平行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有个朋友说:“我感觉世界就是一部计算机,一切都是被掌控着的。”谁知道呢?也许我们的世界发生的一切真的是出于偶然,我们在另外的时间世界里遇到了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以及曾经看到博尔赫斯写道:“时间有两种,与你在一起的时间和与你分离的时间。”虽然和上一句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我还是一瞬间认识到了这个老男人有情话十级的功力。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对书籍的再次回忆、整理和分析。这是我初次阅读博尔赫斯的作品,并在其间窥见了一个超越逻辑的世界。我如实写下此刻自己的想法;今后读完《阿莱夫》和他的其他作品后,回头再看此刻的书评,可能会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如果你也对博尔赫斯的世界心生向往,推荐一读。
最后送一句博尔赫斯的小诗,插中你胸口: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五):数学一样简洁的语言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著名作家、诗人,22岁起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曾言,“如果有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他以兴趣为目的选择工作,又以工作作指引实现自我价值,创作众多名篇,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他也是无数文青标榜的偶像。然而许多人熟读他的名言,并未领会其中用意(如笔者),只能从他神秘、简约的文字中领略些许其过人的智慧及非凡的文学才能。

上海译文这套博尔赫斯文集中,《小径分岔的花园》仅用99页的篇幅收录了博尔赫斯的七篇短文。虽是短文,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每篇每段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奇幻的设想,其文笔的克制简约,恰恰充分体现了他游刃有余的文字操控能力。这种“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并不好理解,需静心细读。读懂后,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博尔赫斯呈现的是一座建立在现实之上、充满荒谬与魔幻气息的虚拟微观宇宙。

01

正确的阅读顺序

该书收纳的七篇短文依次是《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环形废墟》、《巴比伦彩票》、《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通天塔图书馆》、《小径分岔的花园》。

但这绝不是正确的阅读顺序。

首篇《特隆》,又绕口又长又相似的人名简直是阅读区无处不在的地雷。为理清思路,笔者阅读期间认真地记下每一个出现的人名,可直到文章最后才发现人名是个陷阱,应绕过去。比如将比奥伊、赫伯特.阿什、阿方索换成甲乙丙,完全不影响情节,反而有助理解--如果你不介意将博尔赫斯当成乡土作家的话。而且该篇论述的是一个拥有庞大思维系统的虚拟世界,旁证了博尔赫斯博大精深的学识,初入门者确实不好理解。

第四篇《巴比伦彩票》则较为浅显易懂,从彩票游戏规则到奖罚的潜规则,隐喻呼之欲出,读者可以在浅层面欣赏作者的文字技巧,又可深入探究事实真相,深浅结合饶有趣味,适宜初读。

第三、六、七篇和首篇相似之处在于均处于虚拟时空,故事性及哲理性相融相融。从理解难易、理论深浅、相互承接、渐循渐进的角度来排咧,应是三六七一。

第二、五篇同为分析某位作家的评论文,赫伯特.奎因比皮埃尔.梅纳尔较好消化。

首篇其实是业内作家极为推崇的作品,甚至认为比《小径分岔的花园》更加精彩绝伦。但该篇思维系统宏观深远,若在对博尔赫斯写作技巧稍有了解的情况下阅读,会事半功倍。所以建议压轴阅读。如此精妙的文章,若浮于表面记下人名地名,博尔赫斯怕是不答应。

因而,私以为对初入门的读者而言(高手自便),从阅读的由易入难、张弛有度来考虑,该书正确的阅读顺序应如下:

➀➤ 《巴比伦彩票》

➁➤ 《环形废墟》

➂➤ 《通天塔图书馆》

➃➤ 《小径分岔的花园》

➄➤ 《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

➅➤ 《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

➆➤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

(☝ 诶?居然是个类梯形阵。)

02

博尔赫斯到底在讲什么

该七篇短文含括故事、理论、哲理、伦理。它们各自独立,又息息相关透露着博尔赫斯的创作思想。

如赫伯特.奎因与皮埃尔.梅纳尔两篇,通过对已故作家作品的评论,得出相同结论是他们在孜孜不倦追求与众不同,皮埃尔理论大于实际,创新手法黑色幽默对于实践;赫伯特将理想运用于实践,却不被世人理解。两篇短文共同论证作家的创新。

总而言之,该书反映了以下几个观点:

▼ 创新

创新是博尔赫斯最主要的创作理念。如上文所言,通过对两位虚拟作家的作品分析,他传递的思想是,所有面世的作品必须是特别的、与前人(包括自己)不同的、令人惊奇的。他情愿用更复杂的、晦暗难明的语言去描绘他的精神世界,而不愿顺应潮流拾人牙慧写一些简单明了的畅销作品。他身上所呈现的与众不同特质,正是一代又一代文青追随的印记。

▼ 虚构

如前言所述,该书所纳文章全属虚构。如《巴比伦彩票》,读者明知博尔赫斯在一本正经煞有其事地胡说八道, 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博学及脑洞。

在《特隆》中,博尔赫斯借助一个虚构的国家展开论述,追溯一代又一代人为捏造这个叫特隆国度的匪夷用心。人们为之编制了完整思维、语言、学术系统,并煞费心机把它归纳到权威的百科全书里--做法是在原书后面直接粘贴几页。这种唯心主义的做法荒谬可笑,恰是特隆思维系统的内核。博尔赫斯呈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尽管这不代表他本人的思维系统,读者在这个特隆之国身上历史与概念、真实与虚幻相纠缠的迷宫亦难以自拔。

▼ 迷宫

《小径分岔的花园》令博尔赫斯名声大噪。他对中国地名、文化、典故随手拈来,中国读者读来既熟悉又讶异:天津、海丰、云南、红楼梦、中国音乐……难以置信博尔赫斯从未涉足中国国土。他脑海里有个关于宇宙天地、时间空间的大迷宫,该篇只呈现其脑洞迷宫之一二。

首先,该书是精妙绝伦的推理小说,线索巧妙隐藏,情节环环相扣,谜底揭晓在最后一段。但这不是博尔赫斯的根本目的,揭开推理的面纱,他在暗层讲述了深奥的时间相对性以及复杂的哲学理论。全文读罢,又想再读一次;语句摘罢,又想再抄一遍。笔者似误入博尔赫斯的思维迷宫,面对纵横交错的分岔小径,每条道路都想走遍,每种可能都不愿错过。

▼ 无序

博尔赫斯在《通天塔图书馆》中构建了一个宇宙。人们企图从这个宇宙(图书馆)获得对自己过往的辩解以及未来的预告,但它是无序、无限、不可被预知的。他奉劝人们不要过于信奉记录在案的历史,不要过于自信能穿越时空得到先知。因为宇宙是无序、周而复始的重复。由此可见,博尔赫斯反对充斥着大量无效信息的书籍,也由此回应了他为何对文学创作一再要求创新。

▼ 轮回

“假如他不再梦见你……”

《环形废墟》依托某个人的梦存在。一个人来到环形庙宇废墟,用他的梦造了一个神,他当这个神是自己的儿子,出于爱害怕儿子知道身世真相,却不知他自己是另一个人的梦。该篇提出两个问题:神是虚无的捏造?轮回是无法摆脱的命运?我们都是来自父母某部分的投影,承托着他们人生梦的寄望,如同我们的子女承托着我们的希望。这是生命的轮回。人生不过一场幻影。

短文结尾回应开篇“假如他不再梦到你”,你就是不存在的虚无。

03

这本仅99页的短篇小说集,竟涵括了如此广阔、深刻的思想哲理。大概至今亦无人能出其右。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曾评价:“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丰富和文笔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图书馆是博尔赫斯的天堂,他却在最爱的阅读中渐失视力,后期只能靠口述写作。上帝同时给予他极乐与极痛。如今他真的去了天堂,愿上帝还他审视人间的光明。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六):多重空间——由《小径》想到的影视作品

  在很多小说中,读者所期望的结局,对于当事人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当事人期望的结局,和被事实证明的结局相比,未必是最好的。
  随着《相对论》的诞生,人们对于宇宙的认知走到一个全新的维度,文学影视作品里出现了一种概念即“平行世界”(参见电影《真实魔鬼游戏》,虽然有点烂)。一个人以多个分身分别处在多个世界里,多个世界平行发展。当任何一个分身死亡,真实世界里的本身也即时死亡,并且其余分身不复存在。特殊的人才能够穿越于这几个世界之间。这种空间穿越与时间穿越(参见日剧《求婚大作战》和《世界奇妙物语》2006年秋季经典剧集《昨日公园》)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把单个空间之中时间的多向发展扩展成为多重空间(参见电影巨作《星际穿越》)。而在《源代码》中,单个空间直接衍生出了多重空间。
  由此,一个人像质点一样移动于网状结构的路径上,一条路径就是一个世界里的一个人生版本,关键就在于面临无数个岔路之时所做的选择。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几率,网状结构会让选择分道扬镳之后最终在一个点重逢。然而人们并不自知,只有造物主才能纵观所有,相互比较一个人不同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完全不同,但是该遇见的人总是能遇见,且发展成不同的关系和结局(电影《前目的地》中所反映的“宿命论”就更加局限了,想要理清关系也可以分成“多个世界”来一一解读)。
  这样便可以解释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的两段话:
  “一个由迷宫组成的迷宫,一个错综复杂、生生不息的迷宫,包罗过去和将来,在某种意义上甚至牵涉到别的星球。”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只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七):书摘 《小径分岔的花园》 博尔赫斯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太棒了!每一个故事都很喜欢。宇宙、时间、梦境,构成一个巨大的谜题。奇诡的想象为何如此迷人。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充满魔力,如果博老能不用那堆虚有的书名和人物诓我就更好了…然而还是被诓的很开心。看你的文章还需要从谜面中寻找答案吗,完完全全愿意被收容在迷雾中。“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书摘:
1.那里不说“月亮”,只说“圆暗之上的空明”或者“空灵柔和的橘黄”或者任何其他补充。上面的例子说明形容词的总体只涉及一件真实的物体,事实本身纯属偶然。
2.旭日的颜色和远处的鸟鸣。这类例子还有许多:游泳者胸前的阳光和水,闭上眼睛时看到的模糊颤动的粉红色,顺着河水漂流或者在梦中浮沉的感觉。
3.我说过,那个星球上的人认为宇宙是一系列思维过程,不在空间展开,而在时间中延续。
4.另一个学派宣称,全部时间均已过去,我们的生命仅仅是一个无可挽回的衰退过程的回忆或反映,毫无疑问地遭到了歪曲和破坏。再有一派认为宇宙可以比作密码书写,其中的符号并不是都有意义,只有每隔三百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才管用。
5.特隆的事物不断复制;当事物的细节遭到遗忘时,很容易模糊泯灭。门槛的例子十分典型:乞丐经常去的时候,门槛一直存在,乞丐死后,门槛就不见了。有时候,几只鸟可匹马能保全一座阶梯剧场的废墟。
6.前几天晚上,我翻阅第二十六章时——他从未尝试写那一章——在这个不同一般的句子里辨出了我们朋友的风格,甚至他的声音:小河里的宁芙痛苦而湿漉漉的回声仙女。一个精神上的形容词和另一个肉体上的形容词的完美糅合,使我想起一天下午我们探讨的莎士比亚的一句诗:那里有一个居心不良、缠着头巾的土耳其人……
7.他明白,即使识破了高低层次的所有谜团,要把纷繁无序的梦境材料塑造成形,仍是一个人所能从事的最艰巨的工作:比用沙子编绳或者用无形的风铸钱艰难得多。他明白开始的失败是难免的。他发誓要忘掉一开始就误导他的巨大错觉,而去寻找另一种工作方法。实施那方法之前,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恢复由于谵妄而浪费的体力。他要等到月亮最圆的时候再恢复工作。
8.他隐约感到宇宙的声息和形状:那个不在眼前的儿子从他逐渐衰退的灵魂汲取营养。他生活的目的已经实现,一直处于某种狂喜之中。魔术师突然想起神祇的话,他想起世上万物唯有火知道他的儿子是个幻影。
9.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10.刹那间,他想跳进水里躲避,随即又想到死亡是来结束他的晚年,替他解脱辛劳的。他朝火焰走去。火焰没有吞噬他的皮肉,而是不烫不灼地抚慰他,淹没了他。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自己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
11.在多数情况下,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他们雇用了占星术士和间谍去调查每个人内心的希望和恐惧。
12.虽然听来难以置信,到当时为止谁都没有探讨过赌博的一般理论,巴比伦人生性不爱投机。他们尊重偶然性的决定,捧出自己的生命,希望和惊恐,但从未想到要调查其扑朔迷离的规律和揭露规律的旋转星体。
13.在文学所能提供的种种幸福感中间,最高级的是创新由于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这种幸福感,许多人只能满足于模仿。
14.我像图书馆里所有的人一样,年轻时也浪迹四方,寻找一本书。
15.当人们听说图书馆已经收集齐全所有的书籍时,首先得到的是一种奇特的幸福感。人们都觉得自己是一座完整无缺的秘密宝库的主人。任何个人或世界的问题都可以在某个六角形里找到有说服力的答案。宇宙是合理的,宇宙突然有了无穷无尽的希望。
16.我把全部岁月投入了那种风险很大的活动。我觉得宇宙的某个书架上有一本“全书”不是不可能的,我祈求遭到忽视的神让一个人——即使几千年中只有一个人!——查看到那本书。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即使我遭到凌辱和消灭,但愿您的庞大的图书馆在一个人身上得到证实,哪怕只有一瞬间。
17.图书馆是无限的、周而复始的。假如一个永恒的旅人从任何方向穿过去,几世纪后他将发现同样的书籍会以同样的无序进行重复(重复后便成了有序:宇宙秩序)。有了那个美妙的希望,我的孤寂得到了一些宽慰。
18.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
19.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能成为您的敌人。
20.我不属于任何人,我属于全世界,你们在进来之前已身在其中,你们在离去之后仍身在其中。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八):简介

认真读了环形废墟、巴比伦彩票、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的书籍很深奥。环形废墟讲述一个魔法师在睡梦中创造出一个少年,将他如同儿子般看待。少年成了一名魔法师,他担心儿子会发现自己是幻影。一天,火焚再次降临到他居住的神庙,他宽慰惭愧害怕地发现自己也是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巴比伦彩票讲述的是巴比伦的彩票公司怎样把彩票从一项单调的赌博变成巴比伦所以人的狂欢。而关于这个公司存在与否存在诸多争议。小径分岔的花园讲述一个德军间谍在摆脱英军追捕的过程中,去到了先祖留下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并与汉学家讨论了对于先祖的作品和时间的看法。间谍最终杀了汉学家,只因为为了向德军传达将要轰炸的城市的名称——一个与汉学家同名的城市。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九):作品一经刊印,就不再属于作者。

作品一经刊印,就不再属于作者。

《环形废墟》是最好理解的:魔术师制造幻影,害怕幻影知道自己是幻影,却发现自己也只是幻影。

《小径分岔的花园》有最著名的时空句子。如果用侦探小说的眼光去看简直莫名其妙,最后一段:“我”要通过杀人传递情报,传递的情报却在昨天知晓了。“我”昨天看报纸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今天还要杀人。但是里面有一段话“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里,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听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这个被杀的人是幽灵吗?他昨天就已死去?可是只有“我”去杀才有传递情报的意义吧。“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

《<吉柯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重写《堂吉柯德》的人,“历史的真实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认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结尾的句子——现在的榜样和儆戒,未来的教训——是明目张胆的实用主义。”在可能发生的一切中选取被普遍承认的事呈现出来,他想要重新定义被定义的迅速衰朽的文学。“通过一种新的技巧——故意搞乱时代和作品归属的技巧——丰富了认真读书的基本艺术”。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十):另一个世界

第一次读这样的书,激动地给了五星。

最喜欢的当然是第一个故事啦。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有多少受到了生长环境的,从语言的用词、句子的结构,语气的轻重缓急都可以体现出来。博尔赫斯煞有介事所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有着迥异于真实世界的语法和用词,相对应的是他们完全唯心的哲学观点。特隆人的语言里,名词只是为了方便而创造出的虚拟代指,动词或形容词才是语言的中心。因为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各式各样的联系。让我想起社会学中的一个学说,社会的本质是各式各样的联系(很久没看可能记得不对)。如果把这一观点推到自然界,那么自然界的本质也是一环一环的联系,物质只是联系的物化。天边飘来的云,田里燃起的火的白烟,烟斗里的袅袅雾气,只是同一东西的不同形式。所有人都是同一个人,都是同一个人的投影。照这么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大家应该相亲相爱。政治环境如何,博老没有在书中描述,但是所画出的世界一隅,已经够我如痴如醉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径分岔的花园》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