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读罢,感悟很深......
中和之质
曾国藩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其为人也,质素平淡,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若子摘自中国物资出版社《冰鉴智谋》一书)
讨厌的君子
瘦茶
一人评价另一人:“他有时真的很讨厌,可他是个君子!”听似矛盾,其实不难理解。君子为人行事,坚持原则、坚守道理,故不免要得罪人,也就不免要被人家讨厌。倒是一班小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反而讨人喜欢呢。世情大抵如此,讨厌和讨喜,又岂足论人哉。
(欲何依摘自《今晚报》2016年4月14日)
相处
张亚凌
一个人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与人妥帖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礼记》中有句话值得借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老祖先这话啥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短处;对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长处。反复品味,愈觉精妙,真是一语中的。对于喜欢的人,知其短处,就不会因喜欢而障目盲从;对于讨厌的人,知其长处,理智战胜情感,也就不会一味排斥了。(经典语录 www.wenzhangba.com)
(林冬冬摘自《润》2016年第3期)
大人的可怜处
且庵
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
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这一段话往往被读者忽略,很少见到有人抄引,但我却觉得说得比上面一段还要有味。“大人的可怜处”,说不得,说不得,且“咽一口酽茶”。
(郝景田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4月7日)
转危为安的大臣
星 云
国王出外打猎时,不幸弄断了一截手指。身边的大臣轻松地说:“这是好事!”国王闻言大怒,将他关入大牢。
一年后,国王再次出外打猎,被土着居民活捉。在将他绑上祭坛祭神时,巫师突然发现国王少了一截手指,认为这是不完整的祭品,就将国王释放,改以与国王随行的大臣献祭。
国王庆幸之余,释放了一年前被关的大臣,并向他道歉。这位大臣说:“一年的牢狱之灾也是好事,如果我不是在坐牢,试想陪陛下出猎时而被送上祭祀台的大臣会是谁呢?”
(郭旺启摘自《燕赵老年报》2016年3月4日,王 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