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书籍是人类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伙伴,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大脑。

一
每每提到读书,就想起萧伯纳
一句话:“书读越多,我越浅薄。”所以往往同人提到某件事时,总是刻意表示浅薄与虚心,以此彰显读书多的惶惶。后来才发觉这根本不是高调的彰显,而是一种自嘲。
事实上更令我惭愧的是,自我本是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一来静不下心,二来读书速度实是可以媲美老牛拉车,久而脑中羞涩,浅薄之类根本不必伪装,反倒是
绞尽脑汁以显示
自己并非白痴。
可惜只听说过哪个
聪明人能装成白痴,却没见哪个白痴能把自己
完美的伪装成教授。便即只能在浅薄的路上继续惶惶不可终日,妄图每日读些篇章以便做个高深莫测的傻瓜。
二
懂得多自然会显得沧桑,这也是
自然规律。每每见人待人处事
游刃有余,大事面前也临危不乱,总想到一个词是“老成持重”。
对于这种人只有“崇拜”一个形容词。那些他们眼中的
顺其自然,不知道是靠读了多少书,
经历了什么事之后才能成
为了生活的
习惯,抬抬手就能用得出来。这种本事我没有,也可能
永远不可能有。
并非
妄自菲薄,也不是因为读书少而露怯,实在是
性格使然。有种人面朝
现实,挚爱
追求结果;另一种人向往
自由,害怕承担
责任,而我很不幸就是第二种,对本分唯有惶恐,酷爱质问;而又不舍完整逃离,毫无洒脱
气质。
所谓浅薄,很大一部分“不懂”是因为惧怕沧桑,遂宁可不知。这种人永不会因
经历沧桑受人爱戴,他们只能走去寻找另一条路。(
伤感爱情故事 www.wenzhangba.com)
三
没有人能够不老。对这话我始终存在疑问。所谓成长,不过是种变化,而变化并非全是成长。即使不能抗拒
时间,如果将成长的变化与另一种变化辨清,亦可保持颗少年之心。
不管是不是孤陋,一定有读到过“他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这样的话。其实细想下来,凡人皆是“一夜之间”长大的。如果能当玩则玩,无需关心一切,谁会费那个劲去长大呢。根据趋避原则,不去
逃避与拒绝就已经
谢天谢地。所有变化只是在年龄段范围之内的不同形态,直到它突破了年龄段的承受,自然就会“一夜之间”被迫全部显露出来,那么他便“长大了”。
长大是件好事,因为这是自然,不会让自己的蜷缩与伸展在
身体里左右互搏,伤身
伤心;可惜这也是件坏事,因为越成长,就越觉自己可怜。如果有太多“当初”回想,就更加劳神。别看成长只不过是一夜间,这一夜他要想清楚多少的事情,要如何强迫接受自己,怎样将
改变狠狠烙刻在自己的身上,只有经过才明白那是何种
勇气。
你敢长大吗?
四
读书就可以让人变化,但是还不能让人长大。除非数十年如一日的研读这本书,你终于亲身体会了作者所经历过的沧桑,才能够
脱胎换骨的长成另
一个样子。
世上有这种书,但是大部分作者却
不喜欢将自己的沧桑尽数描刻,他们更乐于给你一睹心中的种种变化描绘的新
世界。读过之后在心里埋下变化,静等成长的时候作为原料绽放,但是那次激变之前,变化的活动便是
年轻的证据。
我一直以为,变化无法控制,但是成长可以由自己把握,不准备接受,它就不会来。很多人会说这叫做不负责任,所幸那些受自由拘束的头脑很擅长回避责任。
所以很
幸运的
成功停止成长。17岁这五年并非没有跟自己斗争过,并非没有为了狠狠压制变化同成长的冲撞而颠倒过
价值观,甚至某些方面已经不受控制的改变了形状,只是从未想过放任成长降临。
因为不敢面对沧桑,所以拼尽全力学会将那些改变用在激活自己年轻的心,这大概并非
勇敢,但这也十足勇敢。
大概我也可以说句非名人名言:书读越多,我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