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儿飞过,撞碎了粼粼于空的柔波。
草屋,花海,艾田,麦浪;淘气嬉戏的孩群,辛勤耕作的农夫,吟诵风雅的文人,蹒跚漫步的老者……
油麻地,一片深情四溢的村落,宁静,安祥,却又包罗万象。它道不完欢笑与凄伤,诉不尽人事与成长。
(一)
红门,材质厚重,古朴之中自带张扬,荣耀无上。谁曾料旦夕惊变,砸下负债累累,冷落前庭。
父亲,彻底倒下,头发骤白,毫无往日的神采奕奕;母亲,整日泪眼朦胧,愁绪断肠。突如其来的剧变,令只有十一岁的杜小康手足无措,他仿佛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获得知识的权力,享受友情的欢乐,还有那份独属于心灵的自尊。然而,时间不允许他过多停留,也许只有刺骨的疼痛才能召唤成长,他必须长大。杜小康默默地收起伤口,来到学校门口摆起摊位,挣钱养家。他仍然身着最干净的衣裳,举手投足间依旧骄傲无疑,不卑不亢,但却透露出平和而成熟的味道。
阳光,微笑。经过浴火的淬炼,他成为了油麻地最明亮的少年。也许某一夜深人静,有几滴泪水在泛着微澜,晶莹剔透……
(二)
艾地,郁郁葱葱,一望无际,淡淡的苦氤氲,浓浓的绿掩映。往日岁月的艰辛,埋葬了秦大奶奶的青春年华,也卷走的丈夫的心跳呼吸,仅为她留下这一间草房,这一片土地,这斑驳的回忆。因此,她用单薄的一己之躯,执着地守护着,面对“高额”的利诱,面对各方的敌意,仍寸步不离。她的赤忱,终究感动了油麻地的天空。当人们走近秦大奶奶时才发现,褪去强硬的“伪装”,她其实只是一位慈祥而孤独的老人。每次下课都是秦大奶奶最开心的时光,男孩子们总会穿梭于艾田尽情打闹,女孩儿则围着她叽喳地说个不停,即使大部分都听得不太懂,但她就是喜欢,喜欢整间屋子热热闹闹,喜欢为孩子涂抹指甲,巧扎小辫儿。
突然,秦大奶奶走了,她因去救一根属于学校,被湍流冲走的黄瓜,再也没有醒来。这颗停止跳动的心,关心一切,热爱所有,唯独没有自己;这簇簇紧贴的皱纹,悄化成花,花开,动人天下。
艾田依旧,老人如旧。
(三)
桑桑忽患得一种怪病,究无原因,处无举措。家人给予他最无微的关怀备至,油麻地的老少都投去悲悯的目光,但这些丝毫消解不去桑桑的阴影。他迷茫,第一次距离死亡是如此近的距离;他恐慌,是不是再也见不到妈妈,再也回不到熟悉得地方;他害怕,害怕黑暗,害怕无知无觉,这时,温幼菊将桑桑带入了药寮。一张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瓶罐的药材;一个炉,炭火红通,沸腾着汤药,热气袅袅;两把椅,坐着一个深陷恐惧的男孩,一位温柔平易的少女。温幼菊,用她柔润如水的声音,缓缓道来幼时的遭遇:“外婆总告诉我,别怕,别怕。”;用她瘦削的肩膀,接纳桑桑受伤的身心;用她无词的“咿呀”旋律,鼓励桑桑更加坚韧而刚强。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但桑桑感觉重获新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大起大落,他看到了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他品尝到了生命真正的韵味。
鸟儿,停歇了。舟儿,停靠了。风儿,停息了。作者的笔,停驻了。油麻地的故事却不止,人世间的感动仍不逝,温情脉脉,无暇无疵。草房子,永远的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