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星期五阴
从几天前到现在,早已耳熟了“台湾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杨国枢将于10月27日下午3:00在科学会堂为大家做一场人文社会的本土化、国际化的专题报告。”
仰慕已久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规定时间之前,便早早地到了科学会堂。刚开始,人倒还是挺多的,因为大家都有一种仰望,接近名人的冲动。
还差一刻钟,学者们便早早地到场了。看来倒还挺守时的,不像另一类著名专家学者趾高气扬,千呼万唤也始不出来。他们到场后,很礼貌地互相点头,相互微笑着。我心里猜度着他们一定非常出色,不仅因为名气,更因为人品。
然而,当主持人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即令我大失所望。他用底气不足的声音结结巴巴地宣布仪式开始时,我原本愉悦畅快的心里好像被一下子堵了似的,感觉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兴致勃然,毕竟名人可贵呵!
再一次听到结巴的声音和小孩似的,在台上搓鼻子、吐痰,让我开始怀疑自己历来对名人的美好设想。想一想也是,名人毕竟也是人嘛!是人就有缺点,名人也不过是在某个方面有名,而其它方面与普通人相差无几或者根本就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有可能比普通人表现得还差。所以,也不要把名人想得过于神秘。其实,只要愿意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名人。
当话筒递到杨国枢教授面前时,他的男中音一下子把我折服了,多美妙的嗓音!我觉得这种声音有一种奇怪的慑服力,我顿时被深深地吸引。然而接下来的讲话却再一次令我大失所望,他嗯了无数遍,又停顿了一会儿,再才把到嘴边的话使劲儿地挤出来。有时候甚至还重复前面的话,人人都知道这是讲话,演讲之大忌。
听众都很失望地失去了定力,他也看出来了。他的最后一句话倒是很体贴人的:“我知道我很让大家失望,但我希望待会儿的报告能让大家满意,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示,或许触动你哪根神经,产生共鸣,也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谢谢!”
但接下来的报告实在是枯燥无味,形容枯槁,几个听众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会堂,我赞赏他们的明智,毕竟不应无故浪费时间。我刚开始认为随意离开时很不礼貌的行为,甚至认为是对名人的一种情感伤害,他会怎么想?他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吗?他能面对这些吗?在思想斗争了很久之后,我终于果断地离开了。我记得ECHO有这样一句话:你没有理由为了害怕伤害别人的心灵而付出太多,你其实也小瞧了别人。我想既然他将成名之前的痛苦与煎熬都挺过来了,又怎不能挺过这一次呢?他应该比我想象中强很多。
所以,著名专家学者在他自身研究的领域可以有极强的话语权,但却不能因为他的权威名声而强制他人听他的言论,也不能确保他的言论就一定符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