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公众号更得少,都干嘛去了呢?其实想想,不过看了几本闲书,去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地方,在一些活动里充当了沉默的观众。这一路上,顺手,拍了几张风景照,写了几首小诗。做了一些自己不会厌倦,也可以坦然相处的事情。这种生活,其实也不错。
时间的流逝,其实就像那些夜空里的沉寂。在不同的时候,路过同一个地方,总能碰上不同的风景。如今海棠谢了,玉兰也凋落了,七八点的夜晚,大妈们,应该还在那个不大的院落里跳舞,如今年3月末所遇一般。这些记忆都已经永远的停留在那个温风和煦的夜晚。
以前总会让自己一次次的重新开始,其实如今想想,真的没必要也没可能重头再来。在生命中历经过的岁月里,此时的自己,便已经是最好的自己了。从现状出发,而不是一次次再让一切在回到零,再去重新跋涉那些已经走过的路。所有的过往,其实都是一种恩赐,可以让自己在往后的岁月,能够更好的选择,前进。在千千万万的历史里,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模式。
我在人海里,带着耳机,换了只喜爱的紫色包包,在无数的擦肩而过里,就像一个攸然闪过的幽灵,然后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人生也如此,如今想来,也不该耗费时间,去度量那无尽的回忆,去幻想那遥远的未来。
人生多躁动,不要错过身边的笑颜,不要冷落那孤寂的另一个自己,像保护身体一样,不要让灵魂独自哭泣。
读书日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不知道大家的热情,是依旧不减,还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就把所有的想法与计划付之脑后?很多的节日,其实都是一笑而过,也只有一直坚持践行的人,才能采摘到最甜蜜的果实。
读书,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关键在于自己的选择,是否真的已经警醒到应该去提升自己,再去系统、耐心地学点什么。在一本厚重的书面前,我们每一天都会面临很多诱惑。我们可能会时不时刷个朋友圈,找朋友聊上几句,或看一场久违的电影,或追一部火热的电视剧……自控,排除干扰,何其可贵。
读书,我们也可能会避重就轻,先去读那些容易得,把艰涩困难的往后推,直到有一天堆积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它们的存在,仿佛就是在嘲笑自己过往的懒惰。读书,终归要勤快啊。
为何要读书呢?我想,要么是技能的获得,要么是思想的提升,要么是精神的愉悦,要么是看看别人的生活,慰藉寂寥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选择。以学识为生是幸事,靠卖弄知识牟利却多多少少有点说不过去。
读书日那晚,去了浙图,一幅好不热闹的景象。人潮涌动的模型构建现场,古籍修复指导,名家侃书夜话,甚至,还有关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中西戏曲文化比较,图书馆之夜,种种活动同时上演。
凡是热闹的地方,总有孤寂的身影,恰如泰戈尔画像旁边不远处的椅子上,正有一人躺下望着窗子,徒生寥落之感。
读书,终归是自己的事,强迫不得。至于选书,也该选择适合当下自己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当然,如同很多老师一再强调的,读书,以经典为宜,让时间为自己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