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远处,老人拄着拐杖,“噔、噔、噔”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那拐杖枯黄枯黄的,是竹制的缘故吧,拐杖接触地面的地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竹垢,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她的身子发颤,一手扶着墙,确切地说是连同身子一起挨着墙,另一只手拄着拐杖,艰难地向前挪动着,似乎每一步都关乎生死。老人已年近八旬,眼睛眯成一条线,一副慈祥的模样,看上去似乎在微笑,然而泛着的泪光似乎又在暗示隐藏在背后的故事。
如往常一样,老人的儿媳漠然地从门前走过,只留下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老人对女孩说:“她一贯是这样的,我也习惯了,不需要她照顾,哪怕我哪天走不动了……”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中略带嘶哑,语气里传递着一丝哀愁。
女孩曾听她说过,她年轻时老人对她不太好,但自女孩懂事以来,总觉得老人对她还是不错的。记忆中,老人会教女孩很多事情,可她总爱说老人爱显摆,于是总是对老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或许,那怨恨早已在时光里深深地沉淀。这一切的是非因果,女孩真的不知道。她只知道,九岁那年,爸爸妈妈瞒着自己出门打工,她撕心裂肺地哭着,满世界地找爸爸妈妈,老人看着心疼,就陪着她到左邻右舍、大街小巷中寻找,虽然老人知道找不到,但凡是可能的地方,老人就带着她四处询问打探。
女孩哭了一天,那晚她在老人的怀里啜泣,尔后含着泪水睡着了;她只知道,小时候老人逢圩上街就会给她买各种发饰和裙子,老人说女孩子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看着眼前的女孩,老人总会欣慰地笑笑;她只知道,每当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老人总会带着女孩一起敬神,为大家祈福。
女孩的心里,因为有老人的疼爱,所以童年是幸福的。后来到城里读书,她陪老人的时间少了。回家后,她总是第一时间往老人房间里跑,突然出现在老人面前给她惊喜,老人每次都高兴得像个小孩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说:“就回来了啊!”老人有新衣,但很节俭,爱缝旧衣服,所以一般会趁女孩放假时让她帮忙穿针,而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穿完,拿到老人面前,老人吃惊地看看女孩,总会说:“这么快啊!”然后幸福地笑笑;她在房间里做作业时,老人喜欢在门口站着,一只手托着下巴,就这样望着女孩,女孩每次都假装不知道,想象着曾祖母在门口守望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有时候会突然想回到过去,再去体验一下那被幸福包围的时光。
女孩清晰地记得那年三月,爸爸突然打来电话,叫她马上回家。“嘟嘟嘟……”电话挂断了。她莫名地心慌,一种不祥的预感随之袭来。她呆呆地站立着,莫名的恐惧,她定了定神,鼓起勇气打了电话回家,妈妈告诉了女孩一切——曾祖母不小心摔伤了,医生说很严重,可能……瞬间,女孩的心揪住了,泪水顷刻在眼眶里打转,强忍住泪水,与老人通了电话。老人的声音已经有点吐字不清了,但她还是在叮嘱女孩,要好好读书……她不知道,那是最后一次和老人讲话了。当女孩赶回去的时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老人走了,女孩想念着有老人疼爱的日子,不知她是否依旧记得那些年曾祖母的百般叮咛和和埋藏在心里深深的挂念,也不知她心头的怨恨是否也已烟消云散。
如果没有离别时的爱,人们可能永远都会觉得当时的爱是多么寻常,多么普通和不起眼,可就是那寻常的爱,总会在不经意间,在我们的疏忽中悄然流逝着。希望在人们前行的路途上,珍惜身边看似毫不起眼的爱,不要等失去才后悔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