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本文
替你翻书,伴你共读。各位读书有方的共读书友,大家晚上好。
是轰轰烈烈跌宕起伏,还是按部就班寡淡如水?是放肆,还是隐忍?
或者再具体一些,你有没有想过——我“想要”怎样过这一生?
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中,讲述了一个女人,一个兼具中华民族各种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式的女人,操劳而奔波的一生。
女主角桂美,因战乱从南京辗转到台湾表姐家,与自己的未婚夫也失散了。
经人介绍后,桂美嫁给了鳏夫老侯,一下子就成了三个孩子的后妈。
可婚后的日子并不比寄人篱下好太多,丈夫老侯一反相亲时表现出来的忠厚老实,每天烟酒不离身,沉迷于赌博,欠了一屁股债。
桂美生了对双胞胎,日子愈加煎熬,只能带着三个大些的孩子做手工活补贴家用。然而,这也并非长久之计。
当家政、去饭店打工、自己开餐馆……一家七口的生活终于随着餐馆经营的起色慢慢好转起来。
如果一个家庭里,作为妻子、母亲的这个女人不在了,徒留一个无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的男人在,那么这个家,也就垮了。
桂美走后,大女儿意外怀孕,儿子被烫伤……家里乱成一团,老侯带着孩子可怜巴巴来哀求桂美原谅。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知乎上曾经有个很热的帖子叫“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你来生还会选择现在的老公吗?”
“不会,如果有下辈子我会找个离妈妈家近的,有责任心的老公。他可以不帅但一定知道疼人。”
“不会。目前还没孩子,感情已经很稀薄。无数次想过为什么要嫁给他,为什么还在继续过日子”
“没有孩子。也不会。被伤害被捅刀。今生都在后悔。何况是来生。”
“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不会再结婚了……”
是啊,女人都不想结婚了,男人们还试图找个保姆,认为女人生孩子,带孩子,为家庭奉献一生是理所应当。
可是男人不知道的是,当把一个女人逼到对这个家唯一的牵挂只剩下孩子的时候,这段婚姻是多么的岌岌可危,而且可怜又可悲。
而这样的婚姻,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
表姐嫁人后就做了全职主妇,第一胎是个女儿,被婆家人逼着备孕二胎。
好不容易终于盼来个儿子,婆家人态度虽有好转,但也仅限于对自己的孙子,表姐和女儿依然不受待见。
最难过的时候,表姐挨了打,哭着跟我说,“想离婚,但是舍不得两个孩子,那么小那么懂事。”
结婚前,以为有了他就有了肩膀和依靠,任风吹雨打也不怕;结婚后却发现,所有的狂风暴雨和眼泪都来自他。
“以前没孩子的时候,觉得为了孩子忍耐很可笑,怒其不争,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似乎再也洒脱不起来了。”
表姐说这话的时候表情不悲不喜,但我知道那不是从容,而是无奈后的麻木。
和现实中太多“为了孩子”的女人一样,电影中的桂美也为了孩子,选择了原谅,隐忍地扎进了这个家庭的琐碎中。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丈夫终于不赌了,也不找女人了;孩子们都长大了,成家了,可是,桂美也老了、病了、享受不动了。
是的,她就这样过完了一生。
这一生,她似乎都在为了别人,为了孩子。
“我觉得无数的女人,在慷慨大度地向人间倾泻爱的时候,她们太不爱一个人了——那就是她们自己。
女人们,给自己留一点享受的时间和空间吧。不要一拖再拖,不要一等再等。”
我不知道在生命垂危之际,躺在病床上的桂美有没有后悔过,但是通过这一部电影,我们却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一个女人史诗般的一生。
在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一书中,也有这样一个“傻女人”。
然而不同于桂美的“为了孩子而活”,严歌苓笔下的田苏菲,却全然是“为了一个叫欧阳萸的男人而活”。
别说是为了孩子,就算是为了再多看欧阳萸一眼,田苏菲的今生、来生,估计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嫁给他,哪怕要忍受他的冷漠和多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读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这本书,我们会将这本书分为9部分:
01第一章到第三章
田苏菲要去革命了p1-42
02第四章到第五章
生命中的两个男人p43-58
03第六章到第七章
奉子成婚p59-83
04第八章到第十章
家里的不速之客p84-133
05第十一章
以肉体来推翻所有猜忌p134-189
06第十二章到第十三章
突生变故p190-240
07第十四章到第十六章
他的转变p241-279
08第十七章到第十八章
老相识p280-309
09第十九章到第二十章
身边只剩一个女人p310-330
用一本书的时间,看完一个女人史诗般的一生。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里了,亲爱的书友们读完别忘了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打卡签到,让我们每晚8点,不见不散!
主播: 冰宝,喜马拉雅FM签约主播,喜欢小资,享受播音,是个麦霸,至于颜值嘛,添加她的个人新浪微博自己瞧吧~名字是:那个小妮子叫冰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二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三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四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五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六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七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八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九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共读第十天
(点击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共读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