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在上海生活了八年,所以基本上看不出来她是东北人…除了她急眼骂街的时候。
我跟她打游戏的时候,快输的时候她突然开语音:“后裔干哈呢?没吃饱饭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求求大家了,把“你妈妈就是个傻丫头”这句话念出来,真的很喜感。
有一次一起吃饭,还有她男朋友。
她男朋友怪她工作经常加班,两个人没什么时间相处。问她能不能换一份工作。
我之前和我前老板吃饭,她也是一个东北女孩。
吃饭我要买单,她跟我急眼了,她说你干哈呢?瞧不起人呐??等你自己挣钱了再买,有你买单的时候,熊孩子。
我永远记得那天我们吃的是日料,她点了毛豆吃完又要了一盘,吃完饭我们互相拍了很多照片。
啊!东北女孩,人类之光!!
他离职了,然后告公司,那是日本最大的X公司,两年,他胜诉了。
我觉得东北男孩身上总带着一股劲儿,如果遇见了什么我觉得我不行我得放弃,但如果是东北男孩呢,他们才不,他们英勇无敌。
我想起了《猛虫过江》里面的沈福。
沈福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男孩。
但当沈福看到他爷爷的第一眼,爷爷去世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亲人去世,那一刻是哭不出来的,后面缓过劲儿来,才是漫长的崩溃。
沈福就是这样的。
爷爷去世后,继承遗产。要继承遗产就会涉及到别人的利益,这是他一个小人物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的“东北”,是有担当。沈福为了守护爷爷的公司,毅然决然决定接受挑战。
尽管他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胜算。
“男人遇见事,就不要怕事。”
我研究亚洲南北民族,发现南方人民喜欢断发文身。而北方人民呢,则是把短发演化成了剃发(髡刑),把文身演化为刺身(在身体或者脸上刺字,也叫黥刑。
我和朋友出去玩,朋友稍微有点胖。
南方人民就会避免提到体重这个问题,而东北朋友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朋友好可爱啊,胖乎乎滴。
朋友当时:??
但后来他们玩的非常好,一周见四次以上。
我是觉得东北人没这个意识,多大点事儿啊,胖就胖呗。胖也挺可爱的。他们交友不太在乎这个“虚”的,他们似乎更愿意贴近生活。
我跟你关系好我就喜欢跟你喝酒跟你吃饭,你没钱我就多买几次单呗。
“多大点事儿啊,整屁啊。”
南方人可能看了没什么感觉,但北方人看了真的…非常想吃!!!!!!
我们都知道,中国菜的精细程度基本上以长江划分的,从南向北递减。(好不好吃我们另说,个人口味不同。但我一个北方人,喜欢吃的菜都是南方菜系。
拿八大菜系来说,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粤菜闽菜最佳,其次是苏菜和浙菜。
鲁菜呢算是分界线吧。后来细分出来的东北菜,基本上跟精美没啥关系了。
后来沈福给南方人民漏了一手,南方人民吃了后,服了!!
吃服了!!
里面沈福的发小大雷,也是这部电影里面的一个笑点。
我看到很多人吐槽大雷,贪生怕死,爱财,好色,没有正经工作以碰瓷儿为生。很多人觉得这个角色不太好。
但我恰恰觉得他是沈福的一个安慰。
爷爷去世后,发生了很多变故。在利益蛋糕面前,谁都想多吃一口。沈福的性格孝顺,内敛,不会自我表达。
但这时候他发小,一如既往,犯傻犯二。
他虽然爱钱,但他更讲义气,他天真。紧急关头他还是想着保全沈福。
其实沈福后面的逆袭,也是在逻辑之中的。
抛去主角光环,我们看看沈福这个人,其实他是个真诚善良,讲义气,孝顺的人,最重点是他有同理心,他可以尽他最大的努力理解别人。
所以那些所谓的“困难”,后面都变成了沈福的好朋友。在“利”面前,大家谁都搞死对方,想多吃一口蛋糕。但沈福不是这样的,他宁可自己吃亏。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福可以逆袭的原因。
电影不仅仅只有好笑,我们还能从很多细节里感受到南北文化差异,感受到东北以及东北文化。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这部片子就是很浓厚的东北地域文化渲染,这里讲的文化输出,但里面也没有通篇内容将东北的风俗习惯。
小沈阳而是向我们讲一个商业故事,没有大道理,没有人生鸡汤,他不过是在这个故事里的过程里,放了一些东北——
“担当”“忠义”“善良”“真诚”
还有惊喜是在我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很多熟面孔,有很多国内当红喜剧人、两岸三地老戏骨出现。具体有谁呢,我不说。
你们自己去看嘻嘻嘻嘻。
当然啦,还有东北喜剧之父赵本山罕见出山鉴定影片品质,也算是支持小沈阳对东北喜剧的坚持。
这也是小沈阳首次当导演。他也是非常有魄力非常东北,档期内唯一喜剧,不畏惧好莱坞。厉害了。
小沈阳说:“演好一个角色和让所有角色都演好是我最大的挑战,但为了做最好笑最纯正的东北喜剧,我愿意拼一次命。”
最后的最后,电影今天已经上映啦!
大家可以观看一下,反正是超出我的预期。
和流川枫连续吵了三天架
“却躲不过,对你的喜欢”
花最少的钱做夏天的婊婊女孩
我们会好的,因为我们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