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味”本来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群就分为男人和女人,估计从那时开始,男人就有男人味,女人就有女人味。只不过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阶层对“女人味”的定义会有不同。
在狩猎采集的时代,会打麋鹿大概是有“男人味”的表现,会采果子能找到可食用的植物块根是有“女人味”的表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三妻四妾、打老婆是“男人味”的表现,裹小脚、走起路来风摆荷叶是“女人味”的表现。我说“女人味”甚至在不同阶层有不同定义时,想到的是一位美国黑人妇女在一个女权大会上的著名演说。这位女士对美国女权运动中的白人中产阶级主流价值有意见,就在会上放了一炮,演讲标题是:“难道我就不是女人?”其中大讲她作为女奴怎样挨鞭子,干粗活。她对“女人味”的定义肯定跟一个白人银行家太太的定义不同。
“女人味”在中国被当作一个问题郑重其事提出来是在改革开放之初。那时,国家百废待兴,人心思变。人们对此前的一切价值有一种狂热的颠覆冲动。长期以来,“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是主流意识形态,女人不但从闺房走出来,而且进入了传统上属于男人的领域,下大田锄地呀,开公共汽车呀,最前卫的甚至下了煤矿,那儿可完完全全是男人的领地。那时,在所有的商店里都买不到化妆品,全国的女人除了上台演节目都不化妆。都到1988年了,我从美国学了社会学回来,有一天突发奇想,坐在北京车道沟的马路牙子上数路上的女人有多少化了妆,多少没化妆。记得这个出于一时兴起的小型调查的结果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女人化了妆。大概是因为社会上“女人味”严重缺失吧,有一大批人包括搞妇女研究的都开始呼唤起女人应当恢复“女人气质”来,这是学术语言,用非学术语言来说就是:女人要有“女人味”。
客观地说,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女人大多已经恢复“女人味”了,有那么多时尚杂志的引领,有占全国杂志封面90%的美女做榜样,中国的女人虽然不见得个个向林黛玉的方向努力,不见得个个按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很多女孩肯定不是像我们年轻时那样把“铁姑娘”(文革时对能吃苦耐劳的女人的褒称)作为自己修炼的标准,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女人味”的标准了,其中有温柔、美丽,也许有顺从,甚至可能有性感,但是不一定有聪明、能干,更不会有攻击性、领袖欲。用比喻来说,就是小鸟依人、春藤绕树吧。
我们怎样看待这个对中国古代社会女人气质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呢?我的看法是,我们也许应当否定“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旧口号,但是取而代之的不应当是“时代不同了,男女不一样”,而应当是“时代不同了,女女不一样”。在这个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新时代,女人并没有全体回到宋朝或者清朝,有些女人的价值改变了,不太喜欢顺从,不太甘于辅佐男人的角色。有的女人愿意做小鸟,也有的女人愿意做人;有的女人愿意做春藤,也有的女人愿意做树。因此,新时代的“女人味”里面不仅应当包括温柔、美丽、顺从,还应当包括聪明、能干,甚至包括攻击性和领袖欲。
我的意思是,女人已经不像宋朝或者清朝的女人那样铁板一块了,有各种各样的女人,她们的味道也可以被认为是“女人味”,因为女人味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而不断重新定义。比如,有愿意不出来工作在家里做贤妻良母的女人;也有愿意自己在社会上打拼经济独立的女人。有愿意做男人的辅助角色的女人;也有愿意领导男人的女人。不能一口咬定只有前者才是“女人味”,后者就是“男人味”。人性是无限丰富多彩的,女性(女性气质)也是无限丰富多彩的。因此新时代的“女人味”里面不仅应当包括温柔、美丽、顺从,还应当包括聪明、能干,甚至包括攻击性和领袖欲。
也许你还想看:
男权制批判
塔利班与男女平等
应当怎样对待卖淫妇女
如何评价潘金莲
中国已经阴盛阳衰了吗?
周末夫妻
金钱第一还是爱情第一
关注“同妻”
男人吃土豆比女人多?
女性与美
性美感
为下流社会辩护
性学的功过是非
为女权主义正名
应当怎样看待卖淫这件事
如何看待援交现象
杨振宁与跨代关系
如何看待男性性工作
我为什么赞成惩罚婚内强奸
我提倡的性模式
尊重同性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是权利,还是提倡
性的罪与错
大学生的性权利
安全套的联想
性的多元化趋势
情与性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我们在同性恋问题上的文化优势
我的女性观
关于男女双重标准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