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天,我都假装你还活着
每天天还没亮,她就爬起来打开电脑,输入密码,等待屏幕右下角自己和儿子的头像亮起。
“儿子,妈来了。”母亲说。
“妈妈,我想死你了!”她用儿子的qq说。
每天,这位母亲至少要花20个小时跟“儿子”聊天,只有“儿子”和“母亲”的头像依偎在一起,她才会觉得儿子还在她身边。
“哥们,我要结婚了,可惜你不能到场随份子,多不够意思。”一个朋友在儿子空间留言。
看到这句话,母亲不知道第几次失声痛哭。她用儿子的口吻回复:“放心,祝福准到。”
02
因为爱她,所以放她走
还有15分钟就要闭馆了,同学,是时候走了。
直到一天晚上,赖安回答道:
是时候一起去喝杯咖啡了。
可是一次旅行结束后,金姆被体检出乳腺癌第四阶段,病情很快恶化。所有的医生都建议他们可以考虑临终关怀了。
一天金姆告诉他的丈夫:答应我,当我的时间到了的时候,你要放我走。
随着身体越来越虚弱,金姆的生活逐渐暗淡,赖安每天陪她身边,他们约定来世无论彼此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再次相遇。
最后,她失去了意识,昏迷在病床上,赖安知道他的妻子就要走了。
他对妻子说:是时候走了。
正如他们在图书馆时,金姆对他说的那句话:
该走啦。
他在金姆耳边低语:我会好好的,你放心去你需要去的地方吧,我们还会再见的。
可妻子走后,赖安情绪崩溃了,他接受不了没有妻子的日子,陷入巨大的自责与痛苦中。
虽然她已经走了,但这份爱还是会继续,无论她在哪里。
现在,我用我所有的爱放她走。
03
深爱的人离世后,我们常常拒绝相信他们的去世,假装他/她还没有离开;或是自责愧疚,转向自我攻击;或是悲观抑郁,突然失声痛哭......在这些伤痛面前,所有的安慰,陪伴,都显得空洞无力。
我们死守着这份痛苦,几乎丧失快乐的能力,甚至,我们拒绝快乐,因为觉得快乐的活下去,是对死者的一种背叛。“这件事难道不应该痛苦这么长时间吗?”“他已经走了,我怎么可能开心的过日子,不可能!我那样做,是对不起他!”......
的确,每一滴泪都证明你曾深深地爱过、珍惜过,然而我们需要尊重的是爱,而非痛苦。
我们深陷无助彷徨,除了死撑,找不到活下去的方式。破碎的心,该如何修复?
我最近在读露易丝·海的巨著《心的重建》,当一份伤痛停留的太久,这本书或许可以成为你疗愈创伤,重建内心的工具。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共识:伤痛分为五个阶段,否认-生气-挣扎-郁闷或抑郁-接受。不同的是,在面对失去时,有的人在生气,郁闷和挣扎这个阶段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有的人却很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找的合适的方法与角度,就可以走出阴影,恢复到平和的生活状态。
遭遇失去后,我们需要改变想法-----这不意味着忽略、逃避或抑制你的痛苦,而是充分感受痛苦后,允许自己开始新的生活。感受并释放痛苦,是获得疗愈的第一步。
我们的痛苦,表面上看起来是现在这个人或是事造成的,但其实都是我们旧有的伤痛未被疗愈而已,你的失去也是走进你旧伤的窗口。探索这些旧伤,是获得疗愈的第二步。
在我们情绪被认可、看见、接受之后,我们来对治自己脑袋的扭曲想法,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建立正知正见,是获得疗愈的第三步。
04
死亡,不是终点
江南在《龙族》中提到:人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停止呼吸的时候,从生物学上说他死了,他失去了思考能力;
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过往和人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活着的世界里不再会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是真正的死了,永远的死了。
故事会有开始、结束,但爱没有,这份爱,不会因生命的逝去消散。
他们的灵魂将在一个崭新的、你意想不到的世界里继续生活,就像《寻梦环游记》里那样,你爱的人没有离开,你也没有失去,你们只是在两个平行世界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深爱的人,会永远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当我们想起他/她的时候,心间涌现的,不是悲伤与遗憾,
lt;end>
- 瓜子跑得快 -
“ 人活着,就当有点兴致。 ”
推 荐 阅 读
▼
一键阅读简书上最火的文章
▼
简书一个假装正经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