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购得两万棵法国梧桐树,
遍栽南京街头。
她是宋美龄,他是蒋介石。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曾被这两个人的旷世奇恋感动得一塌糊涂。
即使后来已经明白,这或许仅仅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意淫,也还是愿意去相信这个浪漫的传说。
因为,这个一生精致、独立而又内心丰富的女人,确实担得上我们所能想象到的美好。
01
1943年2月18日,宋庆龄受邀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刚一登台,就以不俗的气质打动了众人。
议员们全都被夫人的风采、妩媚和气质吸引了,目不转睛地等着夫人的演讲。
——美国《生活》周刊
“她身着一件紧身黑色长旗袍,开叉近膝,平整的黑发在颈背稍稍卷曲,她没有过多的装饰,手上戴着朴实的玉石,但纤纤手指涂得鲜红,脚上是透明的长筒丝袜和轻便的高跟鞋。”
世上穿旗袍的人有很多,能像宋美龄一样把旗袍穿得如此惊心动魄的,恐怕没有几个。
宋美龄一生,出席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场合,她不遗余力地把一个女人的精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正是她想要的,无与伦比的自己。
早在10岁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宋美龄就已经开始化妆了。当别人调侃她是不是往脸上涂了漆的时候,她没有丝毫拘谨和害羞,而是很自然地回应:“是中国漆。”
这样深到骨子里的精致,让她的整个人和她的学识、才华、头脑一样,永远处于最好的状态。
取悦了自己,征服了世界。
这样的宋美龄,即使到了八十岁以后,手脚不太灵活,抹不匀粉底,涂不好口红,画不好眉毛,她还是会理所当然地拒绝素面朝天。
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杨澜
但是,如果你想在这个世上得到你想要的骄傲,那就学着去打造自己深入灵魂的精致。
用极致的自律把身材控制在穿旗袍最适宜的样子,用精致的妆容、精致的衣着、精致的生活,打造精致的人生。这也许才是宋美龄“永不卸妆”的真正含义。
02
和蒋介石结婚那一年,宋美龄30岁。
30岁的单身女孩,放到如今也是“大龄剩女”,更不要说在那个十五六岁便要结婚生子的年代。
她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想将就,她要找一个能和自己携手共进的人。
“回忆我若干年来的结婚生活,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也就是渴欲替国家做些事情。我的机会很好,我与丈夫合作就不难对国家有所贡献了。”
——宋美龄
所以,当很多人说这是一场政治联姻的时候,宋美龄也只是微微一笑:“这桩婚姻自始至终都是由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干?”
婚后不久的宋美龄曾写信给友人:
“我并不认为婚姻应该抹杀或吸收一个人的个性。因此,我想做我自己,而不是充任将军的妻子……我想要代表我自己。”
……
她是民国第一夫人,但在人们眼里,她更是一个独立的女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蒋介石说:“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没有依附的神情,没有攀援的姿态,这样的宋美龄,站在丈夫身边的时候,像一株高高的木棉,顶天立地。
也正是这样的宋美龄,让曾有过几次婚姻和情史的蒋介石,爱得情真意切。
蒋介石的日记里,不乏对宋美龄的情感流露:
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
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世无其比也。
“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
最好的爱情,是两人势均力敌。没有谁高攀,也不需要谁低就,两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恰好相遇,携手余生,便十分美好。
03
我们也许很难想象,那个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宋美龄,私下里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文艺女青年。
但我们毫不怀疑,能支撑她精致躯壳散发光芒的,无疑是一个更加精致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宋美龄10岁赴美留学,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选修法文、音乐、天文、历史、植物学、英文作文、圣经历史、辩论等。
她看书读报,一看就是四五个小时;
她看电影,一看就看到深夜还不罢休;
每天午休的时候,她还会听一听古典音乐
……
而且,她还写一手漂亮的小楷。
画一手好到被人们怀疑是专人代笔的画。
“如何判断你嫁给了一个对的人,就是你不仅愿意跟他当夫妻,还愿意和她当最好的朋友,愿意拜把子成为兄弟。”
——赵宇晴
而蒋介石和宋美龄无疑是一个对的典范。
我可以和你共商国计策马天下,也能和你一起坐论诗书勾勒锦绣山水画。
这样的女人,足以配得上南京城的“梧桐项链”,担得了爱情传奇里的女主角。
2003年10月21日,宋美龄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106岁。
作为一个女人的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代传奇。
追寻自己想要的,做好自己想做的。生活里不将就,爱情里不卑微。姿态优雅而精致,内心丰富而充盈……
愿你我都能活出这样美好的样子。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花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