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小学三年级的小明同学和奶奶碰到了教他们思想品德课的王老师。小明大声说:
“王老师好!”
王老师笑笑说:“小明同学好。”
等王老师走远了,小明的奶奶问小明:“刚才那个王老师教你们什么课啊?”
小明挠挠头皮,说:“不知道。不过,他特别爱给我们讲故事,同学们都说,他是我们的故事老师。”
这天王老师又给学生们讲故事:
两个人吵架,从早晨吵到中午了,也吵不出个所以然来。
甲说:“分明是三七二十一嘛!”
乙说:“不对!三七二十四。”
吵来吵去没有结果。
后来,甲说:“这样吧,既然你不信我的话,咱们吵到天黑也分不出子丑寅卯来。县老爷的话你不会怀疑吧,咱们找他去,他说多少就是多少。”
乙点点头,说:“行!”
随即,二人就来到了县衙。
“同学们,如果你是县老爷,会判谁错呢?”王老师笑眯眯地看着同学们问道。
“乙——”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拉着长声回答。
王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不置可否,而是接着讲故事。
县老爷听清楚两个人的言说后,厉声对甲说道:“呔!甲,你这个糊涂蛋!不明事理。小的们,将他拉出去,赏他十大板子。”
“为什么啊?”
“明明就是三七二十一呀!甲说的没错啊。”
同学们嘀嘀咕咕,王老师并不阻止,接着说:
“乙欢天喜地的走了;甲挨过板子也还是不明白。他再次被带到大堂上时,县老爷问他你明白为什么打你吗?甲仍旧困惑地摇摇头。县老爷叹口气说,乙这样的人连三七二十一都不知道了,你还和他一般见识,不是糊涂,不明事理吗?这难道不该挨打?”
甲恍然大悟。
“同学们,我的故事讲完了。谁还能给我们家一个关于吵架的故事?如果故事太长,或者不愿意讲,可以不讲,只说故事名字也行。”
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
有的说“两小儿辩日”,有的说“兄弟争雁”,有的说“三季人”,有的说“六个盲人摸象”••••••
王老师说:“辩论是吵架吗?辩论讲究逻辑、智慧、依据等等,不是伤害人,而是让一个道理更明白;吵架呢?声音高,情绪激动,口不择言,一般会伤害人。几乎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吵架的经历。吵架好不好呢?”
“不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为什么?”
“吵架的时候人们容易情绪激动,失去控制,互相伤害,是一种语言和情感暴力••••••”
最后,王老师说:
“既然如此,我们尽量不和别人吵架,学会控制自己;一旦吵架,最好双方分开,给各自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冷静去想想。当人们冷静时,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谁做个不明事理的糊涂蛋只能挨板子。”
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