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应该许多人都曾听说过,甚至看过它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插曲是熟悉的长亭外,古道边;它还是教科书里的节选课文对于早已耳熟能详的城南旧事,为什么我们还要看呢?
作家小泉八云曾说:不要买那只读一遍不能使人重读的书与其读一百部好书,不如将五十部重读一遍;好书是值得重复的
而清明是一个追悼前人的时节,有着离别缅怀思念...城南旧事恰好有着别离怀旧以及怀念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一部自传体小说,近一个世纪前,还是小女孩的英子跟随父母飘洋过海,从台湾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
城南胡同冬日驼铃闹市僻巷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被虐待的玩伴妞儿躲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奶妈患病终眠的父亲他们音容笑貌犹在,却又一一在岁月的步影中悄然离去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营造的剧情和冲突,通篇都是用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正是这种自传体+回忆录的叙述方式,让这本小说显得真实干净质朴,格外与众不同
因为不甘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年少的英子(林海音)跟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北平生活,偌大的北平城弯曲的胡同在家门口来来往往的驼队,在英子眼里这一切都那么新鲜美好,而在所有看似美好的景象背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又何曾因此减少
城南故事整体篇幅并不长,虽然只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却都令人唏嘘不已
被抛弃的疯女人秀贞好不容易找到离散多年的女儿,却在相认的那天,为了带女儿去寻找父亲而双双丧生火车下;
宋妈撇下家里的孩子,来北京城在英子家当奶妈,家里的孩子却溺水身亡,女儿也被别卖给别人
每个故事都特别简单,而又特别伤感,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英子也用自己的眼睛,为我们还原了那个年代北平独有的风景和人文
在多年之后,回忆起后来因为战事不得不再次离开北平时的情景,林海英女士这么说:
离开北平的那年,曾赶上最后一次看红叶,冰鞋来不及捡出,我便离开她了飞机飞到了上空,曾在方方的古城绕个圈,协和医院的绿琉璃瓦给了我难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颤抖着,是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长大后英子回忆
童年英子眼中的悲欢离合
人生就像是一块拼图,认识一个人越久越深,这幅图就越完整但它始终无法看到全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迷,没必要一定看透,却总也看不完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虽然是中小学生的推荐读物,它以孩童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生字;但这本书并非写给小孩子看的林海音写这本书的时候50多岁了,看待过往的童年已完全不再是孩子心境
这是一个人在回忆她的童年,讲述她的过往也许故事并非都真是真实的,但其情感必然都是真实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在最后一个故事里,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病逝),英子的童年也就结束了儿时,也许可以读懂里面的文字,但却读不懂其中的心境
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 城南旧事
当童年的故事和回忆会变得越来越淡,总有一天,它会淡到甚至无法在我们心里留下一个影子;那时候,我们也不会再用天真的双眼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好人和坏人的界限会模糊,疯子和贼子也开始分不清
一读再读
值得珍藏的插画版
从您的画稿里欣赏到您的画风造型和着色,多么令人喜爱如果您真能为拙作画图,必然为之增添另一种艺术价值,海音何幸也!林海音
城南旧事自1960年出版以来,再版无数其中,最值得一读再读且收藏的是画家关维兴配图的插画版
关维兴为城南旧事创作了80幅水彩插图,这些清新温润,又带着淡淡哀愁的水彩插画,成为了文字之外的另一大魅力,在视觉上为我们呈现了那段值得细细回味的旧事光阴
作为清明节气的推荐书,礼节君也建议大家阅读关维兴插图版城南旧事,特别是对于许多没在北京生活过的朋友们来说,借助插图能够更好的理解故事里的那个北平,进而对故事发生的场景产生更贴近原作描绘的景象
---
哪一本书,是你看了又看的呢?
欢迎留言分享~
礼节君将选出2个留言各送上1本城南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