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躲在“我们”背后,你爽不了多久
日期:2018-03-14 07:16:18 作者:苏金刚 阅读:

躲在“我们”背后,你爽不了多久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干货↑↑↑

  主播 | 无声

  我有一个心理圈的同学,听说前段时间参加了个知名老师带的团体课。

  回来后异常亢奋,拉着我说:“哎呀我这次去上课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们一帮人真是太有意思了,某老师果然是大咖,哎呀你都想不到我们多有意思!”

  然后好像她就在等着我追问似的,我赶紧礼貌的问了一句:“哦?都干啥好玩的了?”

  “这个,哎呀算了我不跟你说了,你不懂我们的。反正我们特别开心!”她透着一种得逞的骄傲

  似乎就是为了把我拉进她设置的某种鄙视链里,并洋洋得意的展示出她的队伍:“我们”。

  我想她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表达她融入了某个平均水平高于她的群体后的自豪感,但又不好意思直接炫耀,只好这样迂回展开。

  搞得她只能在心里喊: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有一帮皇亲国戚!

  为什么躲在了“我们”背后,立马好像游戏里加了血,捡了金币一样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躲在群体或者他人的后面?

  这里我们要提到一个比较专业词汇:自体客体。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自体客体代表自体和客体没有界限的一种主观体验状态。   

  简答的说,就是:自己的别人,自己的他人。

  自体客体首先是一个客体,就是“别人”。但这个“别人”对自己而言又很特殊,不是分离和独立的,它是功能性的“别人”,是被自己运用的一个工具,是自己的延伸和一部分

  也就是说,那些有群体依附症的人,是在拿群体作为他们自己的“别人”,自己的一部分。

  功能租用:满足自恋

  比如上文的第一个例子,我的同学把她参加的团体,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狐假虎威,一荣俱荣。

  一个有夸大自我的人,常常无法只靠自己的自我功能来满足自恋。但借由加入团体,参与在它组织良好经验中,并通过这个团体的作为,可以使她的夸大自恋被满足,补充她自我功能中的不足。 

  她想有,但却没有的优秀,团体里有,而团体是我的一部分。

  当作武器:镇压掌控

  女人收拾屋子,又看见拿了衣服有关上的衣柜门,用过之后扔在桌上的指甲刀。

  对于反复说过好几次,依然屡教不改男人,她皱起眉头:“你能不能拿了衣服把衣柜门关上?用完了东西,能不能放回原位?”

  女人的话好像掉进了黑洞,男人充耳不闻,默默玩着手机

  女人怒了:“我们可都没有你这样的坏习惯!”

  男人终于有了反应:“你们是谁?”

  女人显然没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的“我们”。

  为什么指责他人的时候,好像需要带着“千军万马”,才能赢。这种群体依附现象还经常出现家长控制孩子时,比如:

  “不能不刷牙!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刷牙的。”

  “不能捣蛋,大家都喜欢听话小孩哦。” 

  这种总是要通过依附群体来表达自己观点想法的人,像是很弱小,要隐藏在大队伍之中,反过来也可能是他也把对手想象成了强敌。

  所以要出动“我们”“大家”“所有”来实现不想输的渴望,达到掌控局面的目的。

  无奈之举:回避抛弃

  最近看了许知远对话李诞,才知道李诞这么个人。看了一些他的访谈,对他颇有好感,有太多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一个从诗人变身大众娱乐的艺人,一个愤怒青年到佛系的蜕变。他自爆,即便爱自嘲戏谑,也藏不住他悲凉的底色。

  悲凉何来?像是一种无法通过努力来获得希望中的自己和世界,李诞说:“最害怕的就是做自己,做自己,你就见不着我了,我只能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是的,世界啊,你太强大了,我无法改变你,但我也不想失去你。没了你,我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所以我收起我的纯粹和一切自认为的美好,投身于你,跟你一起游戏。

  自体客体广义来说,是你思想世界中除了你之外影响你的一切,包括人、物、事。

  而当李诞把外界当作了“自己的别人”时,他所有好的特质,比如纯粹,不偏离的爱,无比的信任,美好等东西都投射给了外界。

  我是纯粹的,那么你也应该是纯粹的。

  而当他置身时代洪流,感受到社会中的人事物与这些美好背道而驰时,他对这样的客体感到愤怒,失望,和无奈。

  糟糕的客体,总好过没有客体。于是他揉捏了自己,以便匹配这个世界。对于消解自我来获得跟世界的链接融合,他是对自我有背叛感的,他用表面上的娱乐至上论者来防御内在对自我背叛的羞愧感。

  我仿佛看到一个被迫长大的孩子:“不管怎样,世界啊,你看,我适应了,而且适应的很好啊,只要你,不抛弃我。”

  症状解码:自体的虚弱

  当然,群体带给人很多正向积极支持,我们不需要分析美好。

  我们要探讨的是,当群体没有达到你的需求或干脆判离了你,你的回应是否健康

  若是在有“我们”的时候,幸福美满。拿掉“们”的时候,就瞬间崩塌。

  那你就需要思考了。

  一个自体过度虚弱的人,他的人格将毕生依赖特定的客体,似乎是一种强烈的客体渴求。

  这些客体之所以受到强烈的追求及依附,是因为急欲拿他们作为精神结构失落片段的替代。

  躲在“我们”背后,怎是长久之计?你想依附的任何一切,都无常迅速,他们注定会消散,而你终究会活在缺乏和恐惧的状态中。

  人间是剧场,真正的赢家,是要能进的去,也出的来。

  关注三点一弯钩

  回复听见】即可收听更多音频

  你可能还想听

清爽,是友情最美好的样子

  【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金刚,PET讲师,曾任腾讯内容经理。辞职后创立个人禅饰品牌心斋堂。出版书籍《寻禅》,拥有自己的个人公众号:苏金刚。半吊子修行者,误入心理圈,一发不可收拾,愿将精神分析用于生活,探索自己,探索众生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小程序,给你更多专业帮助

  喜欢吗?点个赞,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躲在“我们”背后,你爽不了多久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