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露
珠
落
下
你在水边恸哭,低吟着悲歌苦调。
海岸边的悲哭海豚,也不如你凄凉;
——希腊诗人莫斯秋思
有些电影必须是通片过瘾,全程无弱点,才会觉得舒爽好看。我最喜欢的武打啊枪战啊什么的,大概如此。
然后,看多了就记不住情节,会把不同片子的故事和场景串起来,像速度与激情、玩命速递这些系列,在脑子里总是搅成一锅粥,记不住哪集讲了什么。
但下一次又迫不及待想看,有时重温一次也仍然舒爽。
有些电影就不然,可能永远不会再看第二次,但记忆一定清晰深刻,比如刚看的《三块广告牌》,片头几分钟的歌就值回票价。
还有一个电影是因为里面的诗,以及白得灵光闪闪的画面,白得发出神性光亮。
《哭泣的草原》推荐给大家,用一个普通女人故事,讲述人类亘古不变的渴望:即使人生坎坷,对岸的某地将是新的永久领地。
——美树嘉文艺志
回复“转载”可得转载说明
哭 泣 的 草 原
美树嘉文艺志
-
一直想跟大家推荐这个电影。
希腊国宝级电影大师安哲罗什么的作品,照例具有他感伤诗意风格。
电影讲一对音乐家夫妇颠沛流离一生,讲着讲着就讲出了希腊一百年。
当然配乐极赞,女主角有好听名字Elieni,它也是片子的配乐作者之名。
等过完这段岁月,
我给你讲故事,
关于我们还有另外一些人,
背叛我的和我所背叛的,
都是风中的沙 水中的墨,
我告诉你我们怎样逆着风水而行,
任它以青翠之姿遮掩双目,
而我们以狂怒的面容相对而泣,
焚心于祭坛上,
烟尘散入十里桃花。
男主给女主的最后一封信,原谅我把它贴在这里。似乎只有我心仪的《夺命深渊》里的“忽必烈”之诗能与之匹敌:
昨晚我梦到我们团聚了,
老人说这片草原就是河流的源头。
你伸出手去抚摸青青的绿草,
当你抬起手时,
有露珠落下,
就像泪水……
内 容 简 介
故事纵跨从1919年俄国内战到1949年希腊内战三十年时间,讲述一个名为艾莲尼的希腊女子的悲惨命运。
她丈夫是一个手风琴艺人,两人青梅竹马,并早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然而战乱纷争中一家人聚少离多,吃尽苦头。
丈夫去美国后参军,在二战中牺牲。两个孩子在希腊内战中分属敌对的阵营,最后也双双战死。
影片不是单只拿出爱莲尼这个人物和她的单个家庭境遇来折射希腊人的整体变迁,而是通过她这个点去带动希腊人的面,涉及到流浪艺人,迁徙的牧民,以及更多无家可归的平民,从而塑造出一个民族的群像。
这就是所谓的悲天悯人吧,当草原变成河流,当人的泪腺也已干枯,这个民族还在宿命般地颠沛流离。
影 评
一开场,安氏又让主角迎面走向镜头,像决绝面对上帝对人类的一切非难,然而就在一场意料中的控诉开始前,他们总是止步或者平静地融化在宁静的画面里。
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大群人走来,在一条河前停下。
预感告诉我:这一切太像了。
于是男人开始叙述,身后有逃离苦难一起跟随而来的人,并道有人向他承诺在对岸的某个地方将是他们新的永久领地。
这样的故事太熟悉太熟悉。几千年前也有这样场景平静地发生过。
一个男人引领一群逃离追兵的希伯来人来到红海边,被眼前的大海挡去前往迦南的道路,而那个目的地是另一个声音向他们许诺世代将属于他们的土地。
那一次,这个引领者的名字叫摩西,那个给予承诺的正是耶和华。
安氏电影画面构图里那种"白"超过通常其他电影,白得灵光闪闪,白得发出神性的光亮,深黑色的人物被突兀孤寂地安插在画面里,孱弱无力。
安氏的宗教披肩,布满神性,无处不在。
点击下图可得微信目录
❤
一件文胸解放天性
好像忘穿内衣的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