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看不懂了
日期:2018-03-13 14:25:42 作者:王华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看不懂了

  文/王华

看不懂了

  给学生讲课外文言文,遇到一篇人物传记,暂时称为《蔓子护国》吧,读了两遍文章,我突然有一个疑惑, 读不懂了。

  故事如下

  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

  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

  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是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

  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什么!”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下面说说我的疑惑,蔓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人坏人

  从原文来看,他是被歌颂的对象。对于巴国来说,他平定了内乱,牺牲自己,保证了国家不被分裂,是个功臣,这点毋庸置疑。从楚国的角度来看,他也非常受楚王的敬重,楚王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对他的人头按照上卿的礼法厚葬。

  那他是智慧爱国的化身吗?估计出题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可我总觉得怪怪的,蔓子真的值得歌颂吗?许诺别人的事,不想践行诺言了,就以死谢罪。死真的可以抵消这个诺言吗?

  假如把这也叫做智慧爱国的话,试想一下,假如下一次巴国再遇到困难需要向楚国或别的国家寻求帮助,楚国会伸手援助吗?别的国家听说了蔓子的作为,会出手相助吗?

  这次蔓子以死谢罪,保不住下次又会有一个蔓子。巴国的信誉将何存?

  我总感觉蔓子的所作不像是一个大丈夫,倒像是无赖流氓的所为。读不懂了!

  附原文: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祸难,诚⑦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看不懂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