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上海文学》2018年第3期
黑洞之美
楚 石
1
傍晚的火焰变成星沫
血肉躯壳里的一辈子
在眼前
升腾起午夜的云烟
2
夜是另一种椭圆形的黑茧
我在里面
布满裂痕每一条缝隙
盘根错节
带着阴湿的纷扰
在地底喘着粗气
在交织的网上
形成冰冻的沉默
3
缩小的心脏
依偎两片秋天的肺叶
淹没微弱的脉动
4
形成的线路如同蜿蜒爬行的蚯蚓
被指引的方向
在自己看不见的天地之间
拖出被人追踪的尾巴
5
望着屋檐上的长天
这些星星那么熟悉
如同身边的朋友和鸟雀
没有一点声息
除了衰老之外
谁都不知道谁的境况和遭遇
只有天空的切割——
碎瓷的夜面
屋檐下鸟雀的幻象
在狭长而遥远的地平线上漂移
6
有些拉着悬帘的窗户朝我
眨着眼睛周围的一切
低矮的云轻轻打旋
从冷寂的人行道上
慢慢变成空气
钟表的嘀嗒声抓挠着宁静的地盘
兜着圈子
7
在胸膛狂乱地回旋
蜃景上飞蛾
纷纷落到脚边
我困倦的脸庞
8
绷紧的声音响过
天空的静脉曲张
刀锋闪闪发亮我的身影
如同刀刃上的线段
在黄道和地平线的相交之处
零散飘落
变成压在墙角的一撮灰埃
9
拖着疲沓的身躯
黑夜把我击倒在清晰的意识里
窗外的云
闭着眼睛掠过
仿佛是另一个人的心脏
具有另一个人的生命
从猛的惊醒中转过脸来
睫毛闪忽
露出洁白的牙齿
周围的世界灯在开开关关
10
如同前尘往事一小块
月光万籁俱静地落到窗内的
空椅上面
时间静止
转移了枯叶发出的声响
秋意扩散
交替着密密的思绪
嘴中灼热的气息
在窗口的缝隙中散尽
寂静变得浓密
微曲的脊椎弧影
掉在地上
低下的头
用一辈子的跋涉抵达此刻的默然
空椅穿透从窗户过来的月光
携带着我身上的重量
11
抛开一切烦恼
闻闻人的气味
绕在脚踝边上发出
难以形容的咝响
倒吸一口空气
闪出腥红的火花
面对屋内空着的椅子看到我
站在角落里
12
天和屋檐粘合在一起
我的一盏灯外方圆几公里之内
混沌漆黑
星星被云像沙子一样席卷而去
风像丛林狼的嚎叫
像落荒的马在远处嘶鸣
像一件外套上的最后一粒纽扣
穿透黑夜老挂钟的心跳
幽暗在嘤嘤发响
13
揪出几道白色的抓痕像粉笔
拖曳着断断续续的虚线
变幻出的触须吸附在神经上
又变成延长的芜杂心绪
空隙处日常生活
像在割断关联
窗外的树变轻
隐约中的一阵窸窣
滑过眼前
目光跟着行走一瞬或一辈子
位置变动
从拉扯或飘曳中抽取出来的事情
悬挂在深秋的半空
眼前与过去
14
窗子扯开一个口子雨飘了进来
一点点晕开
我同手指上一滴水珠交谈
抖动的光影把黑夜
透亮中的纹路触及了无数
演化的躯体
15
窗上的雨滴
忽静忽动像在
垂直的玻璃上踱步
头脑有些疼痛心脏
在极短的时间里加快跳了两下
又疲倦地间歇一次
仿佛身临一些痛苦的事情出没
肌肉抽动之后
如在睁开眼睛的霎时
紧紧地闭上了瞳孔
坑坑洼洼的玻璃
拉毛了一张
变形的脸庞
16
面对这杂乱的思维
窗台湿漉漉的整个
夜色在梦境弥漫
像幽灵一般缭绕
头脑里一片空白
17
一道皱纹伸进另一道皱纹
在眉宇间的深沟堆出一个个峰尖
眼眸如同牡蛎
灰白的细毛在衰落中
飘向瞌睡的梦边
在背衬的一种知觉里
有扶手的椅子
把身体缩成卷曲刨花
裹住拖延的疲乏
光线变得越来越刺眼
钟摆没有停止晃动
被撞碎的时光
那里杳无人烟
18
我从已知的虚空走向更深的虚空
微小尘粒随着窗外的风
吹散腾空的疼痛
像从眼前的树上
扯下一朵幻想的花朵
我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境界
——寂静深处的自我救赎
19
我再次压低抬起的脚
不再发出声音如同一只黑色的鸟
在倦沉的洞穴里
栖息仿佛
面对岩脊下的陡峭山坡
以及了解的全部生活
倾听自己
轻得不能再轻的呼吸
20
黑色的夜变成椭圆形的物体
月亮如同物体上冒出的一个水泡
悬空着在微微下坠
我在消失了光的空穴里
响起的回声仅是
漫长的一次耳鸣
2018年精选回溯·足迹木心:上海赋(上、下) | 史铁生:我与地坛 | 阿城:棋王(上、下) |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 金宇澄:风中鸟 | 王安忆:发廊情话 | 韩少功:归去来 | 李锐:厚土 | 陈村:死 | 余华:死亡叙述 | 陈映真:我的文学创作与思想
佳篇有约陈村:我们在二十岁左右 | 刘心武:冰心·母亲·红豆、洗手 |
苏童:乘滑轮车远去 拱猪 | 范小青:鹰扬巷 |
王安忆:喜宴
短歌行舒婷:远方(二首)、还乡(外一首) | 李娟:火车快开 | 杨炼:诺日朗 | 骆一禾:四月 | 北岛:我们每天的太阳(二首)| 顾城:粉笔、白昼的月亮 | 张枣:大地之歌 | 邵燕祥:我的乐观主义 | 雷抒雁:春神
关于“我们”投稿事宜 | 友情推荐 | 微店购买事宜 | 友谊的小船 | 2016书展漫谈 |
“川普”在《上海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