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宛若浩瀚星空璀璨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有的如流星,转瞬既逝,不留痕迹,但总有几颗耀眼的星星让人过目不忘,仿佛是启明星,永远指引着自己前行。
1978年我在上年伊川县“工业学大庆“活动中,参与了厂里的自动棉花打包机的研制,因表现突出,被评为县级标兵“铁人“,受到了县总工会的表彰。正进入意气风发,志存高远,豪情万丈的青涩岁月。
当年全国各地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工作转移,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每个地方都是激情澎湃,大干快上的抓经济。县里决定种烟叶,提振全县经济的大发展。烟叶成熟后,必然要收储烟叶,收烟叶得有烟叶打包机。当时县里谁也没经验,连烟叶打包机是啥样都没有见过。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负责的伊川县水寨棉花厂机修车间,县里要求尽快去外地参观学习,以最快速度研制出烟叶打包机。厂里拟定了去郏县,禹县,许昌,郑州四个有多年收购,加工,储存经验的县,市参观学习。我和同事四月下旬出发,在郏县,禹县,许昌烟站,烟厂学习了许多经验,受到了启发。
我们于1978年5月3日来到了郑州。那天是我第一次进省城,一出火车站就看到对面高耸的“中原大厦“。当时的郑州火车站还是一层红机瓦的平房。周边是油毛毡搭的小棚子,有小饭店也有售卖小商品,食品的小商铺。1978年我所在的县城最高建筑是县政府,也仅有三层楼高。这座巍峨的“中原大厦“让人眼前一亮,哦,这么高的大厦。我们走进了省会大城市。到了大厦外边,看介绍知道了“中原大厦“有十八层楼高。1972年始建,开业于1976年。当时是中南地区的最高建筑。楼顶有大文豪郭沫若题字,既大气又高端!一问主要是接待外宾,内宾得有县团级以上介绍信才能入住。我们的介绍信没资格在那入住。
我和同事到了一个叫“菜王“旅社住下后。第二天先去郑州烟厂参观学习。又学到了对烟叶收购,加工,储存,调运的许多先进管理经验。完成了厂里的任务后,利用返程前的时间匆匆忙忙从火车站走到了郑州市标志性建筑的“二七塔“外面看了看,照了相。又到大石桥的水上餐厅吃了午饭,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一个高级的餐厅花费了七元多钱吃了一顿饭,当时每天出差补助二毛钱。最有名气的烩面才四毛钱一大碗。七元多一顿饭那是很奢侈的呀。
第一次进省城对我人生观产生刻骨铭心启迪的情景出现了,我们走到一邮电局门前,一个人可能看到了我上衣囗袋里插着一支笔,叫“同志你好“我想问个字咋写,我说“那个字“,人家是寄家信,要寄往襄城县,问的是襄字怎么写。真是年少轻狂啊,仗着自己读了许多书,对疑难杂字也掌握了不少,不知天高地厚的欣然说“好“,一开始写了两笔,卡壳了写不下去了,忘了下面的笔划,只好向人抱歉说“我也忘了“。这件事情对我心理上的冲击,启迪,影响深远,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仿佛是刚刚发生的!
离开了邮局门口,我悄悄将笔从上衣囗袋里取下了,从此再也没有在囗袋醍目位置上插笔了。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对待中国文字从不在乎到了顶礼膜拜,敬畏神圣的境界。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知道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辈子也学不完,这种体会是无价之宝,时刻鞭策着自己。由此也悟到了谦虚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真啼!这样的严谨对待工作学习风格我一直保持至今。
对我学习观念上最大的启迪源于1978年5月3日第一次进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