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图片 | 滕首诗 摄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耳提面命,正月不得理发,等到了二月二龙抬头,才允许理发。而实际上,正月剃头死舅舅只是一个讹传而已。
正月不剃头的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那时候满清入关,强令汉民族剃头,剃掉额前的头发,在背后梳一条辫子。
中国人有一种叫“髡”的刑罚,就是剃掉头发来惩治犯人。
曹操有一次行军途中颁布法令,禁止军士踏麦,结果自己的马儿受惊践踏了麦田,为了严明军纪,曹操以发代首,以示对自己的惩罚。
这并非是曹操做作,对敬天法祖的中国人来讲,这确实是较为严重的惩罚。
清王朝入关的时候,吴三桂请降,献出山海关,多尔衮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吴三桂“剃发改服”。
让吴三桂穿上满族的服饰,剃掉头发,在脑袋后面拖一条辫子,以示臣服。
变易成其他民族的发型、服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而心理学上也证明,改变一个人的服装、发型,确实对个人的精神人格有着强烈的影响。
入关之后,清朝统治者颁布的剃发改服政策,遭到了各地的强烈反抗。
扬州史可法带头反抗,清朝统治者破城之后,血洗扬州;
嘉定侯峒曾也带领乡民反抗,破城之后也被屠城。
这就是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在清朝统治者“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镇压下,汉民族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发型。
但是,汉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不可能轻易断绝,很多人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
这种“思旧”的行为当然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讲,为了掩人耳目,就讹传成了“死舅”。
现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但是真正的原因,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