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聊天过程中他让我给他分享一些人生经验。我问他要什么经验?他说你有什么经验我就要什么经验。
我想了一圈,发现我经验里有的东西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反倒是经验里没有的可以讲一讲。他说好,就讲讲你经验里没有的。
1,没有捷径。
我一般会扯个蛋,然后随手扔过去。善良与真理之间,大多数人会选择善良,我也一样。因为告诉他没有捷径,他可能就彻底放弃了。随便扯个蛋,相当于给他先定一个小目标。例如有人问我有没有快速减肥的办法?有没有快速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有没有快速赚钱、把妹的方法?这种提问的口气,很显然想偷懒——臭得不要不要的。如果我说没有捷径、天底下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巴拉巴拉,提问的人很可能会想:妈的,这么麻烦,算了。
误事的不是麻烦,是没有开始。事情都一样,如果开始去做,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那么困难,甚至没有困难。随手一个蛋(先定一个小目标),是我回复那些“渴望走捷径的朋友”一贯的做法。然而,我想坦白交代的是——没有捷径——在我的经验里没有捷径。
一上来就要快速、就要简单、就要立竿见影。不是说没有,是这种思维很危险。一旦形成习惯,你就失去了对付麻烦、复杂事情的能力。简单快速的办法通常是复杂和麻烦改良、提纯、优化的结果。就整条生命而言,我们所走的弯路都是宝贵的经验。就好像没有经历过渣男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一样,和初恋白头偕老的人通常死不瞑目,因为有很多不解的疑问。
所以,我的经验里没有捷径。一瓶风骚的红酒,必须是优质的葡萄经历破碎、被压榨等一系列折磨以后的蜕变。
2,没有灵感。
像这样的东西很多人都有,然而,大多数人有了以后,想想,觉得好牛逼,然后就没下文了。
为什么?
因为有灵感,没配套。
例如你突然想到一个巨牛故事梗概,然而你没有写作能力和耐心;又例如你想到某种巨牛的商业模式,然而你没有任何资源和人脉;再例如你想到一个巨牛的app,然而你对编程一窍不通。
所以,灵感如果要发挥作用,就得有配套。而一旦有配套,那灵感就不算灵感。那些能创作出作品的灵感通常是日常积累后的爆发,是保持思考的结果,是必然会出现的,迟早的问题。例如有一天,你在厕所拉屎,拉着拉着,一个念头闪过,就是所谓的灵感。然而,这个念头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你之前思考过很多被你否掉的方案以后,迟早要遇到的一个适合的点子。
所以,我做事的逻辑是先去做,让身体保持那个状态,在过程中酝酿,然后想法就会接踵而来。
3,没有“耐得住寂寞”。
我喜欢宅在家里。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怎么耐得住寂寞”。
在我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耐得住寂寞”这种说法。只有“耐不住,但没得选”,或者根本就没有寂寞。
寂寞是很主观的东西,一个人眼里的寂寞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是享受。当你发现独处、清净的乐趣以后,你就会享受别人眼里的寂寞。
很多人在成功以后会告诉你“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
放屁。
靠忍耐寂寞是成不了功的,享受“寂寞”才可以。
解决难题的体验通常是“过程痛苦,结果快乐”——过程越是痛苦,结果越是快乐。就好像越难到手的妹纸操起来越痛快一样。
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个逻辑,我们就不再害怕痛苦,甚至会享受痛苦。
享受寂寞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