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人的自私产生于第七识中的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
爱就是将自己无常生灭的身体看作永恒而固定的真主,慢就是自矜,就是傲慢。
古来帝王,没有哪一个不接受山呼万岁的祈祷的,可是真的有哪一位皇帝活到两百岁了吗?
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无非是一个生住异灭的过程,那么一切的执着也都能够被渐次打破。
我们因此便可以正确地面对名闻利养,正确地面对他人的臧否之辞。
佛教认为,愚痴的众生,他们的生命中所产生的一切苦,都来自于他无法正确地面对自己。
总是错把短暂的当作永恒,把绚烂的当作目标,把璀璨的当作爱好,把表象的当作真实。
总是手舞足蹈,依靠直觉活在了表象的世界当中,不愿意用智慧去稍加思考、略约省觉。
其实,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何处会有一个困难,在何时能够得到解决。
享受人生就是每天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兴趣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能获得幸福。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于他出身于什么家庭,也不在于他出身于什么名校或者名牌专业。
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凭借的都不是金钱或名誉的激励,而是兴趣在不断鞭策着人的前进,鞭策着他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放弃。
如果你所做的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只是为了家人、为了名望、为了金钱去工作,那么每天对于你来说,都无异于坐牢。
为什么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发现时间过得很快,而上班的时候会觉得时间几乎停滞呢?
那最愿意让你倾尽所有时精力,忘记时间存在而去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兴趣,找到它,也就找到了你的幸福。
如果大家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找到孩子身上真正的兴趣点来加以培养,那么他以后的成就就将无可限量。
为什么一定要要求孩子当大官,为什么一定要要求他当大老板呢?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会有人去水中点火吗,会有人去石头上点火吗?
点燃火焰有一个先验的前提,就是要找到适合燃烧的物质,凭借这种物质去激发事物本有的能量。
我非常喜欢和大家分享三句话:“我是谁,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
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迷惘,就会因此失去方向。
而真正的大智者,却总是能够在不断地省觉中达到内心的澄明,找到自己本来拥有的无量智慧,去成就无上的事业。
找到属于你的那个佛性。
香
海
禅
心
编辑: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