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儒风大家 摄
又到了春节,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带着孩子回老家,过一个“年味浓厚”的年。过年,孩子会接触很多人,去很多陌生的地方,看到很多仪式,这时候最好对孩子展开情景教学,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学会以下四点,胜过上任何补习班。
教孩子学会孝悌、懂礼貌
《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对长辈说的,悌是对同辈说的。过年,孩子肯定要见到很多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要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要让孩子在情景中学会感恩老人,友爱兄弟姐妹。
要教会孩子懂礼貌。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孩子很容易觉得别扭不肯开口,需要父母的“排练”。
春节期间,要多让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貌,譬如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宝宝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要教育孩子不要当面拆红包。还要让孩子学会接待客人,学会招待客人,如何给客人倒茶,倒茶的顺序是怎样的。
培养孩子的仪式感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老祖宗留下很多过年的仪式,比如贴春联、拜年、吃年夜饭的仪式。现在由于商业的冲击,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仪式根本不了解。
《小王子》有一句话说的好:“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有位作家曾经说:“在音乐之都奥地利,父母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之前都会让所有人穿上礼服,临行前告知入会仪式等,只有这样一种重视感的存在,才会让孩子们觉得他的重要性,听的时候才会更集中,更容易有代入感,给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很重要。有仪式感的生活,才能让孩子从内心生出一种敬畏感,
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它的精致。在有些时候,仪式还能给孩子以勇气和自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不同。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过年对于孩子来说,安全风险也很大。作为父母,除了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保护自己。
过年人流密度大,特别是商场、庙会、车站等地方,一定要牵着孩子,孩子多的可以考虑防走丢,要告诉孩子不接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玩,告诉孩子可以向警察寻求帮助。
还有燃放烟花爆竹,要告诉孩子烟花爆竹的危险性,最好不要倡导孩子玩。但实在要玩,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防护措施,要告诉孩子燃放烟花爆竹不要对着人群方向。
另外就是饮食,过年肯定吃的很丰盛,这时候最应该告诉孩子饮食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冷热交替,要让孩子均衡饮食。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坚果类的食品,如果冻、桂圆、核桃、花生等,这类食物大多是圆形的,跟儿童咽喉大小差不多,一旦吸入会将呼吸道卡死,严重会导致大脑缺氧,轻则造成脑部器官损伤,重则可能夺去生命。,因为儿童的牙齿不健全,无法完全咬断面条等长条形的食物,很可能造成窒息。
教孩子适应陌生环境
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福斯特曾经说过旅行的重要性。她认为,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她每年都要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行。
“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孩子在春节里,会遇到各种“陌生”的亲人,很多没见过面的亲人,不熟悉的亲戚,可能都要在一起吃饭。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来说,非常重要。
在春节,走亲访友,景点游乐,又会让孩子接触到很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庭,聪明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如何跟陌生的人交流,在陌生的幻境里,应该如何做,保持什么样的状态,从而培养孩子快速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孩子无数次经历陌生的环境后,长大以后就不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而且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