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别让片刻温存,覆灭了大好前程
日期:2018-01-28 作者:请戳 ☞ 来源:极物 阅读:

别让片刻温存,覆灭了大好前程

  极物生活家  格格邬  

  冷眼旁观的型格女子一枚  

  隐藏技能是解魅除惑  

  从小到大,我从在长辈那儿听到的经验,都是做人知足,不要贪得无厌,上周翻阅杂志时,却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英国新闻界有一位风云人物——Alfred Harmsworth,又称为北岩爵士,他刚入报社时报酬每周90英镑,这个在入行人眼中已是优厚待遇的薪酬,但他仍不满足,带着这份想要得到更多的决心去努力,最终从一个小职员,走到了《每日邮报》的老板身份,还吞并了当时的竞争对手《泰晤士河报》。

  Harmsworth看不起容易满足的人。

  他曾问公司内一名实习编辑:“对于你现在一周50磅的薪酬,觉得满意吗?”看着实习编辑一脸知足的样子,Harmsworth决定解雇他,理由是:“我并不希望手下的员工因为满足于50英镑的周薪,而终止自己发展前途。”

  这句话换谁听到都是致命打击,妥妥的扎心啊。

  大部分平庸之人,就是太易满足了,从而不思进取,就算前方有无限可能,但也因在知足的环境中,逐渐消磨的意志,而停下了脚步

  鲁迅有一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认为,不知足者也常乐,知足者,反而会有自弃前程之忧。

  看《一代宗师》时,被宫家的精神“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给打动了。电影中,宫二的父亲自小教导宫二这句话,年轻时宫二依凭着它习武,行事、做人。

  这句原本在搏斗中,说的是进取精神。搏斗中只能思进,不能停下攻击的脚步,一旦思退有所停顿,斗志先馁,胜利的希望就覆没了。

  应用到现实中,也可以成为人生的座右铭:迷茫时候更不能停,要在行动中寻找和调整方向

  只想不做,是想不明白的,在与生活的博弈中,斗志和行动,就是你的思进和莫停。

  稍微一缓,便让残酷的现实世界占据了优势

  这场命运的博弈,别败给了现实。

  当有了稳定收入,熟悉的社会关系围绕着你时,你会享受这种悠然自得状态。但也是这种知足安逸的“享受”,冲淡了拼搏努力念头。很多人会觉得,我目前想要的都有了,为什么还要辛苦拼搏?

  若此时的你,有这样的想法,我更想反问一句:为什么要停下来?

  就像手机更新换代一样。时至今天,倘若你还用着苹果二代手机,08年时是最新的,现在来说却是过时的,机能反应慢、像素模糊、触屏不敏锐、不支持电子支付……

  而我们自己的大脑认知知识库存,不就是要像手机更新一样,定期更新系统,才能适应这个多变的时代吗?

  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能怪社会吗?为什么不多从自身找原因

  社会本身就不公平,但社会的不公更多是体现在,有利资源会向活得更努力的人倾斜。大多数人,并没有天赋异能,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靠不断前进和努力换回来的。

  人生如逆流,不进则退,我们很难预料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世界趋势会往哪个方向走,我们唯一能把控的是,不断前行,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加以利用,定能在前行中,不偏不倚地度过风雨

  现在流行的“佛系”标签, “可以”、“随便”、“没关系”,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据说这是很多人的生活态度

  但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看到邓文迪的人生逆袭时,我们的心一样会热血沸腾

  虽说对邓文迪的感情观和婚姻观有点不赞同,但不可否认,她的不断进取的心和强大的执行力,很有借鉴思考意义

  邓文迪是拖延症绝缘体,一旦确定来目标,就马上行动起来。

  从高中练排球时期,因为学习有时间练球,她就比原来更早起,排球学习两手抓;因为看到《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而新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马上就联系机构学英语。

  从江苏徐州,到考取耶鲁大学的MBA;从星空卫视的实习生,到新闻集团亚洲卫星电视业务主席;再到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美国总统之女的多年交心闺蜜……

  今年她49岁,还在一边发展着传媒业和影视业,一边和比自己小27岁的匈牙利小鲜肉海边漫步……

  她有很强的权术之心,利用每一段情感作为平板,向上层跳跃。但她也像一块海绵,每到一个平台上就竭力吸取资源和知识。她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但她的不知足,和强大的执行力,推动着自己的人生走向世界的舞台

  这就是邓文迪式的野心,因为想要的还有很多,所以必须付诸于当下的行动。你的佛系可以给你随遇而安,可以给你顺其自然,但不能给你想要去实现的人生。

  我身边一些年长的朋友,从他们的生活状态来看,根本没有中年危机这一说。

  并不是说,他们在社会上有多高的地位,收入多丰厚,而是比起物质,他们有更丰富精神世界,对于世界和自己,都充满信心

  平时聚在一起,会讨论时事新闻,也能谈天说地。其中还有一位朋友和我说,最近报了个兴趣班学手冲咖啡,希望能不缺课,还准备自己亲自做酒酿,希望能来得及在春节时,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的这位朋友已经41岁了,和妻子恩爱和睦,还有一个的可爱女儿。但他身上没有任何的年龄感,大家喜欢和他聊天,想听他分享多一点新鲜事,在一个社会团体内他广交朋友家庭幸福,作为个体,他独立地活成一个有趣的人。

  中年危机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也无暇顾及这些。

  他们将时间花在未曾了解过的知识,和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这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已悄然地渡过了中年危机。

  和他们相处过程中,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只有不思进取,才是最大的中年危机。真正的危机不是你容颜的老去,是你心灵的的妥协。

  富兰克林先生也说过一句很戳心的话:“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这句话很可怕,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句还作为了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的其中一个检验标准之一。

  我见过太多人,他们还年轻,但灵魂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新鲜感, 25岁时就学会了知足,也迎来人生的句号,余生都只沉浸在前25年的回忆里;但世界上也有这一类人,他们生理年龄已经不小,但还是神采奕奕的,遇到新鲜事物时,眼睛像孩童一样,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后者无论何时,都给生命延续了无限个有趣的可能。

  所以我觉得,真正决定我们持久幸福感的,不是短暂的停留和满足,而是永不停止对人生的欲望感,和对新世界的适应力。松懈的环境中也不要有所停留,只有不满足于现在的自己,时刻追求着“要更好要更多”,人生才更有盼头和意义啊。

  今|日|互|撩

  你下一件想要突破自己的事情是什么?

  文字由极物原创图片大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进入极物商城,极物带你过一个质感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别让片刻温存,覆灭了大好前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