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的猫壶
口述 _ 张秀进
◼︎
1 | 17岁的嫩江边上
这是我青年时期赏给自己的礼物,它陪伴我度过了很多漫长的寒冷夜晚和无悔的时光,记录着我的青春年华。
那是1969年,全国的学生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我随着北京的学生,一起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去到北大荒的时候已经是冰天雪地。
东北的土地一望无际,耕作一垅最短也有1860米。弯着腰割麦子也好,割黄豆也好,一个人一天要割四垅。每天出了门,走不多远就是白桦林,远处就是大兴安岭。风吹起叶子“哗啦哗啦”响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们是在唱歌。休息的时候他们在旁边聊天,我就枕着锄头,望望天,天真的像穹庐一样。有时候你能够听到旷野里的声音,是静静的;有时候能看到嫩江边有很多白鹤在对舞,那个场景是永远忘不了的。
那年呢,是我17岁。
2 | 生日礼物
转眼过了一年,我终于请到了探亲假,正好赶上春节,准备回北京去过年。
回去的半路上,我去了一趟大庆。那时大庆是毛主席树的标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是特别理解,可是那个时候,确实是一说起大庆,都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在大庆的一家小卖部里,我想着可以买一点好吃的。结果到了那一看,真的很空旷,货架子上一点水果也没有,罐头也只两种,一种是酸豆角,一种酸黄瓜。实在没得买,就那么走着。
突然间,我看到一摞脸盆的后面露出了一双眼睛,特别水灵,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
我就问售货员那是什么。售货员都很厉害的,就说,“这是一对猫壶。18块9一个,要买就得买一对。你买得起吗?”
我说,你拿来我看看吧。她就板着脸把盆挪开,把壶上的灰尘擦干净,递给我。
我一看,哎呀,真的是特别可爱。睁着两只大眼睛,可怜兮兮的,好像在那里很不受重视,期待着我给它带走。
我就把它们都买下了,包好给揣到大棉袄里,揣着它往外走。刚走出去,就听到售货员在里面欢呼了一声,“我终于卖出去了!”
这对猫壶是我用回北京的路费买的,路费没了,本想同朋友借些路费回家,谁知没借成。我只能背上我的书包,揣着我的这两只小猫壶,买了张火车票回兵团了。
当时是年根底下,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腊月二十二,离春节只差八天。
3 | 默默的功勋
回到兵团,大家本来都以为我回北京了,一看怎么又回来了?问我到底怎么了。我就把经过跟他们讲了,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都说,这个探亲假就这样休完了,我们请假都那么费劲,你竟然半路打道就回来了。
那年春节,我们用这个小猫壶沏上了白糖水,大家共饮,也过得挺开心的。
小猫壶就这样留在我身边了。
我因为有了这两只小猫壶,就在自己的箱子上铺了一块布,平时拿一个罐头瓶,插一根从田里带回来的干草,把两只小猫壶摆上,也是一个景。自己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很快乐。
小猫壶在那摆着,引起了好多人的主意,大家从它身边经过的时候都忍不住要摸一摸它。
我们兵团的领导也特别喜欢它,但是他不好意思直接跟我要,就跟我说,你摆这样一对猫壶,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你就是小布尔乔亚。我说一个茶壶怎么能谈得上这个。
过了两天,他也每天都要来摸一摸这个壶。
他又说,其实你这对壶摆在这箱子上根本就不好看。我说那摆在哪好看?他说摆在新房里头好看,人家结婚你送一对猫壶,多体面。我说谁要结婚?他说,我儿子要结婚。
我说这个用了我将近两个月的工资,您还是自己买吧。从那以后这个领导每次见到这对猫壶,总是凶巴巴的。
这对小猫壶在我们知青的那段岁月里,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哪个同学病了,我们可以用它晾点水,沏点茶,有时候还能泡一点中药,总之它发挥的作用特别的大。当时一个知青一个月能分到一小包白糖,偶尔也会买点豆浆,加上一点点糖,用它给倒出来,一人一杯。就这样,在那个年代,小猫壶默默地立了不少的功勋。
我有时想,那些说我傻、说我小资情调的人,他们才是真傻呢,他们没有机会享受我的爱恋。
这对壶就这样伴着我,在兵团呆了七年。在苦难的日子里,我们不离不弃,相互守候。七年之后我回北京,我把行李、军大衣、箱子都送给了那些还没有走的知青,唯独带着我的这对小猫壶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以后,我的父母看着这对猫壶,也是特别感慨。就说,你看这孩子,那年本来全家都等着你回来过年,可是没有想到你因为买它而没回来。我母亲当时为这件事哭了好多次。
她说,"现在终于见到了这对猫壶。原来你们是挺可爱的,也值得把你们带回来。“
后来这对壶一直摆在家里的酒柜上,我们全家都对它很友好。
4 | 在一起
这个壶记录了我的一段岁月,那段岁月很沧桑,就是这样,所以我很珍爱它。
一晃快50年了,它是我送给自己的18岁生日礼物,现在我也快68岁了。岁月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从黑发变成了白发,小猫壶本来是一对,也形单影只了。但好在我们一直都在一起。
现在看到它,还像当年在东北看到它的时候一样,它的眼睛还是那么好看,还是这么静静地看着我。
◼︎
张秀进 1952年 66岁
◼︎
采编 _ 鳝鱼 余非 | 摄影 _ 松鼠
▽ 看看他们的东西 ▽
↑
黄先生的《吴中绝技》
↑
王小姐的古琴
↑
冯先生的盏
↑
解老师的茶席
↑
庄小姐的葫芦
↑
冯老师的手机
↑
汪先生的小兵人
↑
魏老师的彩鞋
↑
王小姐的口红
↑
傅小姐的《张迁碑》
↑
刘先生的院子
↑
白先生的茶壶
↑
顾小姐的爱马仕包包
↑
王小姐的海豹
↑
韩小姐的小枕头
↑
彭小姐的卷轴
↑
余先生的菖蒲
↑
杨小姐的玫瑰硅片
↑
范小姐的彩票
↑
赵小姐的鹅绒被
↑
黄小姐的酒瓶子
↑
汤先生的木头标本
↑
江先生的中国书
↑
甘小姐的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