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某日,市民余先生接到显示为某医保中心的电话(请自行脑补以下对话场景)。
对方:“你是余某某吧?”
余:“对呀,你谁呀?”
对方:“我是某某市医保中心的,想跟您核实一些信息。昨天您是不是从某医院开了脑残片(药品名为杜撰,自动屏蔽哈)、神经病疗愈散等药品,共花费1250元,其中,医保共报销1000元;上个礼拜您是不是从某医院开了忘情水、焦躁祛除丸等,共花费2500元,其中医保共报销2000元……所有这些都不是现金,是刷卡完成!?”
余:“对呀,有什么问题嘛?”
对方:“现在根据您一年在某医院的刷卡记录,我们怀疑您有诈保行为……”
余:“怎么可能,真的没有……”
对方:“有没有,让数据说话,麻烦您告知您在医院刷卡的卡号,我要核实一下……”
余:“好吧,我的卡号是……”
对方:“不好意思,您这卡确实有问题,我的权限已经无法解决,我给您转我的主任,请她帮忙解决,稍等……”
余:“余先生,我往您的手机号里输了一个验证码,麻烦您回复一下……”
对方:“哦,好的,稍等……”
……
余:“我回复了,喂,喂,喂……”
验证码输过去后,余先生手机里接到一条卡里的钱全部被转走的信息提示。
原来,那个医保中心不过是骗子的电话而已,她通过盗卖用户信息,获取用户信任,从而行骗得逞。
对策:如对个人某项信息有怀疑,尽快到相关部门去确认,千万不要相信什么电话里验证码的故事。
02
对方:“请问,您是某某某的女儿梁某某吧?”
梁:“对呀,这是我妈电话,你是谁?”
对方:“我是某某交通支队的赵警官,我的警号是XXXXX,你妈妈刚被车撞了,现在在医院。急需做手术,请赶紧打钱过来……”
梁:“啊?!让我妈跟我说话……”
对方:“你妈现在是昏迷状态,怎么打电话,你救不救吧……”
梁:“我救啊,卡号多少……”
对方:“对不起,我是警察,管不了你们这些钱的事儿。直接打到负责你妈妈的护士卡上,让她帮你交了吧……”
梁:“谢谢啊……”
梁小姐急忙打完款,再打妈妈电话,打不通……
等到她十万火急地委托表哥到老家各大医院找,都没有发现。醒悟过来不对时,却发现妈妈正在家跟一帮阿姨打麻将,根本就没有出门。
原来,梁小姐的个人信息早通过各种方式被诈骗分子获取,知道她妈妈一个人在老家生活,知道她妈妈电话,且用了电话号码转换器,把陌生的电话号码,直接转化成了梁小姐手机里的“妈妈”。
对策:得知亲人有任何意外,都记住不要意气用事,尽快找他身边的人核实后再做处理。
03
对方:“请问是罗某某吧?”
罗:“是,您是?”
对方:“哦,我是学校助学金办公室的白老师,我们刚刚决定,批准了你的申请,准备给你助学金,麻烦找一个自动取款机,现在就给你办手续。”
罗:“哦,不用我去办公室吗?”
对方:“不用,这么多申请的,全部都到办公室来,我们也忙不过来啊,只能挨个找你们……找到没?”
罗:“我在自动取款机旁边……”
对方:“你的学校账户显示,学费还没交,卡里有钱吧?”
罗:“嗯,有的”
对方:“嗯,那好。学费总共是3万,助学金准备给你2万,你就给直接转1万就行。”
罗:“这么多啊……”
对方:“唉,你这个学生啊,还跟学校讨价还价?!我们是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定助学金的,如果连这点你也不愿交,那我还是把名额给别人吧。”
罗:“别别别,我交……”
罗某转完钱:“喂,我转过去了……喂喂喂”
原来,罗某的信息早已经被骗子掌握,他们借助助学金的由头骗走了罗某卡上的钱。
对策:遇到此事,一定要到学校去核实,不能轻易相信跟你谈钱的电话,更不能仅凭一个电话就直接打钱。
04
对方:“喂,是付总吗?”
付:“对呀,您哪位?”
对方:“您的朋友方老板因涉嫌逃漏税,我方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已经将其逮捕归案,从他的口供中,你有重大嫌疑,并掌握了你涉嫌透漏税的证据……”
付:“不可能……”
对方:“那好,我现在把相关链接发给你,你自己看……”
不一会儿,手机彩信声音传来,付总看到的是对方传过来的印有他和方老板照片且盖有某某公安局红章的逮捕令。
随即,又有人打电话过来,告诉他,他公司的账户在查案期间会被全部冻结。如果不想被冻结,可以将钱打入检察院专用的账户里,并支付账户管理费。
付总,原本是商海里见惯大风大浪的老狐狸,但却一步步走进了骗子们精心设置的圈套。
对策: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遇到此类事件,只要是要卡号的,转账的,统统不要理会。
05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于电影《巨额来电》,我们都以为是电视里的故事,实际上,它就发现在我们身边。
别以为骗子离你很远,其实,他无处不在;别以为你自己很聪明,在骗子眼中,奇迹无处不在。
高科技的时代,骗子们也懂得与时俱进,有组织有预谋,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不仅用上了包含改号软件在内的高科技,有依据对方心理编写的诈骗脚本,还有一系列专业人员,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菜商”、负责办卡的“卡头”、负责洗钱取现的“水房”、提供网络、食宿、交通的“后勤人员”等等。
他们将骗术层层升级,从之前的盲打骗局——“猜猜我是谁”,“你中奖了”,到“给我点油钱”,到现在的知己知彼——他们知道你是谁,知道你的工作单位,知道你的家庭地址,知道你的家人情况,知道你的软肋。别管你是不是好骗的人,只要说出你的名字,说出你曾经的记录,看到手机里显示的名字,恐怕你也不敢不信。
只要你上过网,就能留下一系列的痕迹——通过专业信息分析,你就成了骗子的潜在客户;只要你有软肋,只要你想占便宜,只要你做了亏心事,那么,骗子很有可能盯上你。
千万记住,无论何时,无论遇到什么事儿,他就是说出花儿来,也不要单凭一个电话就转账、说卡号、发什么验证码,告诉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个简单的电话,会让无数人一夕之间倾家荡产,会让无数人走上了不归路。
不是你越来越傻,是骗子越来越狡猾。骗人,我希望你一生都不会;防骗,但愿你现在就学会。
麦子简介麦子,文字路上的苦行僧,以文字为修行,渡人,亦渡己。作品散见于《婚姻与家庭》《博爱》《做人与处事》《家庭百事通》《爱你》《家人》《新青年》等报刊杂志,《博爱》杂志和写手圈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麦子的麦田。
欢迎关注,麦子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