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妈小咪
◐
前两天,好友杉杉抱怨,自己如同《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父母不仅整天找她要钱,还要求她给弟弟买车、供房。更令她伤心的是,父亲曾表示,将来她嫁人时,家里不会给她提供任何东西,包括嫁妆。
上大学时,为了走出困境,她特意挑了一所离家远的学校,第一年时,每次家里打电话,她都难受得哭肿了双眼,在“眼不见为净”的假象下,大学期间,杉杉以为已经走出了原生家庭的困境。
毕业回乡后,生活又回到了从前,令她十分苦恼。群友们听了杉杉的事,都非常热心的给她出谋划策。可杉杉说,道理和方法都知道,就是做的时候太痛苦,无法坚持而失败告终。
大道理都懂,小情绪难自控。杉杉的困境,让人心疼又着急。
这样的事,若是放在信息闭塞、思想封建的年代,被越陷越深可以理解。然而,我们生活在网络发达、知识学习渠道丰富的二十一世纪,作为一名成年人,对人情事故、是非对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认知,很多问题都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解决方法,可怕的不是带给我们压力的原生家庭,而是明明知道问题在哪里,也清楚如何去调整,却在落实的过程中,被外力影响,容易放弃。
在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里,他写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人美艺高的女人,年近40,从未谈过一次真正的恋爱,收入的大头给了哥哥、弟弟与父母买房子,自己却只租了一个小公寓,活得非常节俭。
她对家人如此,对朋友和员工也是极好。
在她40岁生日的时候,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好”是不是真的。这次生日,她收到了很多礼物,但她突然发现,已有两年,她没给任何一个人送过一份生日礼物了。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自己的心突然变得越来越淡漠,别人的痛苦她很难真正关心,别人的喜乐她也很难被感染。甚至,她不仅仅是现在才这样,她怀疑自己其实一直如此,只是现在更加严重了。
武志红老师总结说:“中国式好人”,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
“中国式亲情”、“中国式孝顺”绑架了多少人的心?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绑架了你吗?还是子从父命、上行下孝的道德禁锢了你?亦或你害怕承受内在的煎熬和外在的压力,而不愿意走出困境。
◐
看《欢乐颂1》时,樊胜美的父母为了躲避追债人,带着小侄儿到上海投靠樊胜美,两老没带手机,父亲生病,得知消息的樊胜美,在火车站里像丢失了父母的孩子,泪眼婆娑的寒风中胡乱寻找父母。
当时,我看哭了。我不是可怜老人和孩子,我替樊胜美心疼。
一个那么认真聪明、美丽善良的女子,活生生被家庭拖累了整整前半生,那时候,我用手机截了一张樊胜美泪眼哗啦的图片,发了条朋友圈:一切皆是宿命。
是父母给我们的宿命,我们无法摆脱的宿命。我以为,樊胜美就那样了。
那个时候,樊胜美俨然成为被原生家庭迫害的代表,被人们记忆犹新,每当遇到身边有类似的情况,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樊胜美这个角色。
很幸运,樊胜美很勇敢,也很努力,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历经了亲情、爱情的抽筋剥皮,总算让她唤醒了真正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樊胜美是痛苦的。父亲躺在手术室里,急需用钱;小侄儿整日围在身边要吃要喝;母亲一边哭天抹地、眼泪感化,一边道德亲情绑架,而樊胜美早已被家庭培养成一个拥有侠义心肠的女子,她从热心助人、足智多谋的侠女走出来,变成真正的自己,经历了爱情亲情的磨砺。
在人类情感中,亲情是最难抉择和影响人们心智的。很多事情,在面对亲情时,总会习惯性的将原则抛至脑后。
◐
各种因素,我们每个人都被原生家庭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但是,有些人活得一地鸡毛,有些人却幸福美满。
如,孙俪,爱情、家庭、事业三赢的大主女。
如果不是媒体爆料,谁也不会知道,12岁那年,她父母离异,孙俪跟着只拿到2000块抚养费的妈妈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为此,妈妈白天当售货员,晚上做清洁工,整天劳累奔波,而爸爸对他们不管不顾,母女两人过了将近7年居无定所的生活。
当时,孙俪十分憎恨父亲。在心里暗暗发誓,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在父亲面“显摆”,让父亲看看,没有他,她们母女一样过得很好。
然而,多年过去了,功成名就的孙俪,早已放下了心中的恨,原谅了爸爸。
试想,如果孙俪一直带着对爸爸的恨意生活,对父爱的严重缺乏,将直接影响她自己的家庭生活,那么,她的婚姻还会幸福吗?我想,再大的名利,再多的金银,也是无法买到内心的坚定、安宁与自律。
爱与恨,是人生永恒的话题。面对糟糕的原生家庭,我们无法改变,亦不能逃避,更不能企图用金钱来填补,唯有用爱与耐心、坚持和笃定,才能化解原生家庭带给我们压力。
作者简介:妈小咪
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一个“熊孩子”的妈妈,急脾气,慢性子,却又喜欢玩毛线、看书、写字这些需要时间打磨的事情,在一个人带娃的路上,我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看世间沧桑,看云淡风轻。
别再做备胎了,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何洁离婚:孩子我养,婚姻这个游戏你也在闯关吗?
晚安
后台回复“晚安”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