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都是农民,现在年纪大了,在老家干承包建筑工地的活,很累,很晒,也很苦。
爸爸年轻的时候,去过很多地方,但也是为了打工挣钱,过年有时间也着急往家赶,妈妈性格内向,在嫁给爸爸之前,总喜欢呆在家里不迈大门半步,嫁过来后随爸爸跑南闯北,终究也是买菜,做饭或当个小工,起早贪黑。
爸妈忙碌半生,全部心血全部给了我这个当儿子的。
爸妈都过了五十岁,又加上去年刚过花甲之年的大伯离世,我猛然意识到,在家里,爸妈对我的话,出奇地看重,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儿子说……”已变成了口头禅。
以前我在衡阳当高校教师的时候,我就跟爸妈说,等我安定之后,我一定带您们去衡山拜佛,爸妈当时是一百个不愿意的。
爸说,你才刚毕业,不要想着乱花钱。妈也是想着先让我娶老婆,成家了再说。
两年后,我再次进入高校读博,又成了一个学生,爸妈的衡山之行终究还是被我一时的嘴瘾给耽搁了。 (人生哲理小故事 www.wenzhangba.com)
爸爸是一个历史迷,也是毛主席迷,我去年博士期间,有次到湘潭出差,我跟爸说,再过几天就是毛主席的生辰,我去家里接您和老妈,一起来毛主席故居参观一下。
爸爸这次有点动心,但终究还是觉得太麻烦儿子,最关键的是舍不得来往车旅费几百块钱。
爸说“等毛主席一百三十岁的时候再去,那个时候更热闹一点”语气仍然充满很多期待。
我掐指一算,还要五六年。一个只需花一天功夫,相隔仅有七、八十公里的旅行,爸妈竟然推到了自己六十岁的年纪。
伯母被堂兄接到珠海的新房享福去了,叔叔一家都在广州定居,老家院子现在只有爸妈两人,但他们跟儿子电话里永远说:不闷,不要担心。
我想那些欠爸妈的旅行,其实是作为儿子欠爸妈的陪伴与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