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久之前一个土豪朋友从国外回来,请我喝茶谈心。
我们找到一家沿街的高档茶餐厅,上了点心和龙井。
朋友看我不太爱喝茶,就问“怎么,不喜欢喝茶?我在国外都喝不到哩”
我说“我倒喜欢国外那样能喝咖啡呢”
朋友说“那就点一杯呗”
我说“专门喝茶的地方怎么会有咖啡,别开玩笑了”
他说“不问一下,怎么知道没有呢!”
一问服务员,果然还提供咖啡。只是因为大家都是我这样的思维,所以询问的人特别少。
同样的境遇,在几天前的面试,我同样遭遇到了。
面试官给我们同时面试的四个同学一个命题,然后叫我们围绕这个命题说一段话。
我们都很紧张,也在竭尽所能地答题。
大概三分钟后,我们四个人中有三个已经准备充分,跃跃欲试地想答题拿高分了,只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很小心地问面试官“您好,这个题目是不是少了一个前提条件?”
我们都呆住了。(友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我们三个呆住是因为强势的当头一棒,我们自以为面试官给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就算看出是不完整,也只能是自己的理解问题。
面试官呆住,是因为他找到了他想要的人才,所以几秒钟之后,他点点头,微微地笑了。
正如这两件事留给我的尴尬和不堪的记忆,我深深意识到失败,很多时候不是能力,而是心态。
都说人总是自私的,所以经常说“我”这个字,很少说“你”和“他”。这也导致了很多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陷在自我的假设中,一错再错,漫无天日。
多么可悲,同时也多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