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前,
朋友送我一串手链。这不是一条普通的链子,而是一条
永恒的链子,充满着正能量!
这个手链由一十二颗龙眼菩提组成:一颗代表一个月,十二颗代表一年,中间还加上了一颗橄榄核的微雕,是莲花和鱼的图案。
这里构造寓意很好,朋友很用心!
朋友
喜欢手链,大都是与佛有关的,因此常跟我聊起这方面的
话题,我从他那里知道了很多关于佛与手链的知识。我也因此才知道,
女儿满月时我在江津一个寺庙里买给她的那串手链,那种白色的,有些
星星点点的珠子,是佛家说的“星月菩提”。
令人深思的是:在我看中这串菩提的时候,其实是想祝福女儿,
希望她的一生,大部分都是纯洁的、灿烂的,那些黑色的星星点点是她
人生极少的不如意的部分——可是,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我认为黑色的星星点点,在佛家里,那叫星月,是人生最灿烂光华的东西。——这是怎样一种超然卓绝的
哲理——而它来自佛家!
有一个夜晚,我跟朋友在一起聊天。先从家里养的花开始,聊到植物,然后聊到佛与禅上。很普通的一个夜晚,但最后那
女生感叹道:“怎么聊这些都这么
有意思。”
他们俩
内心都有些向佛,而我不是,他们畅谈的时候,我在一旁敲边鼓,同时内心也在打鼓:“
奶奶个熊,就我这样也敢谈禅?”我担心一会给人逮着衣领,被要求赔偿笑掉大牙的损失!
对我来说,佛唯一的
意义就在于贡献了一门特殊的
哲学——即所谓禅意。
禅意是狡核的(这也是佛教为什么在
中国盛行光大的原因)、高尚的。而高尚的狡核就是
智慧——由此它保持着一种超然——一个人能够
游刃有余的面对世间的一切,绝对是因为
漂亮的智慧和坦然的
心境,也因此绝对能够保持着那种
令人羡慕的超然。
当然,它只给有心人体会!
那些青灯古佛、穷尽经年,
苦心孤诣的修行者,一直让我感到好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慧能大师说的。
这位禅宗的六祖已经极尽明白的告诉人们:禅不在于形式,在于内心。
要知道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的。既然是王子一定见过、
经历过了人间所有的
繁华沧桑,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也是从万花丛中过了的人,才能够骄傲的、超脱的这样说话,才有资格做到所谓的“放下”。一些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人,也去拜佛参禅,去放下,去出家。你什么都没有,你放下什么?
如果这个“放下”是指人从出生起,就有的内心最原始的
欲望,那么要将
自己限制在青灯古刹里穷经
岁月、
清心寡欲;要将自己隔绝在
红尘之外,才能够保持得住——那该是“眼不见心不烦”的
境界了——这种境界还需要修炼么?
这比一个看见
美丽的
女人却因为
无能为力而闭眼不看的老头都差的远了。
他只需要闭眼,就能够隔绝红尘
诱惑,而你需要将自己隔绝在深山里。
造成这种差别唯一的原因是:那个老头已经历经了人生该有的花红柳绿,这才“
返璞归真”!
真正的修炼,应该是到红尘之中,到
灯红酒绿的地方。在人生的色欲横流之中,能够做到心如止水,目光清澈,那才真正的修炼到家了。那歌词中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实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