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9日,刚出道的孙俪在闲暇时,看到了一则新闻。
少年因为家贫,几乎天天都来餐馆谋求杂活——而其中报酬,就是能让少年饱餐一顿。
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
孙俪鼓励他,没事,只要你愿意读,我就一直资助。
第二次高考,少年上榜了。
活活一个大菩萨。
他开始变本加厉地索求。
上周刚要了500生活费,他转眼又是问孙俪拿。
上大学后,贫穷少年变成了吸血鬼,而且吸的一次比一次狠,一次比一次越发理直气壮。
孙俪心一寒,断了对少年的学业资助。
少年瞬间怒了!
他在网上对孙俪进行各种攻击,骂她如何如何无情,说她怎么怎么践踏他的人格。
他还写了篇6000字的讨伐文,公布于媒体。
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一个被救济了10年的孩子,突然之间,却恨不得把恩人置于死地。
看着如此赤裸裸的仇恨,孙俪含泪哽咽:“这世界这么了?人和人之间还有真诚吗?”
当你第100次施舍时,他却可能狠不得杀了你,然后站到你的位置,拥有同你一样的资源。
《幻想即现实》里给出答案:这种人,在意识层面,受伦理道德约束,我感激你;但在潜意识层面,却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施以援手的人,除了会获得良心的安宁,还会附带道德和地位的优越感。
而被帮助的人,在意识层面是开心的,因为你解决了ta物质的需求。
有一年,天降灾难,其中一户人家颗粒无收,全家都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这时,富人给穷人送去了一碗米。
穷人接过米后,感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说滴水之恩,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富人出于好心,又送给穷人一斗米。
穷人拿着一斗米回到家后,瞬间发飙了!
他四处开始说富人的坏话:你这龟孙子,家里有那么多粮食,为什么就不能多给点?
这一斗米顶个屁用?吃完老子还不是继续挨饿?
于是,恩人变仇人,两家从此绝交。
这也就有了那句俗语: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可当穷人接受一斗米的施舍时,他内心就成了“嫉妒”大于“快乐”,“仇恨”强于“感恩”。
因为每次受助时,穷人潜意识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因卑微而产生的仇恨。
最后,当潜意识仇恨积累得越来越多,自我道德良知已无法将它压制时,人就变成了白眼狼。
比如那个攻击孙俪的少年。
他一个本科生,在认知层面肯定也知道,人家帮我是情分,不帮我是本分,凭什么必须按我意愿来?
但它被道德和良知压制。
它存于潜意识里,平时很难被我们所察觉。
1、不要让自己成为白眼狼。
这个我曾有体会。
主编脾气很好。
看到我的烂稿后,没有直接毙掉,也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逐句给我指出问题,让我好好修改。
讲真,对于这样的帮助,我心里特别特别感激。
但是,就在我改稿时,偶然会有一种可怕的情绪,瞬间溜过我的脑海。
那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仇恨。
凭什么你可以对我指指点点?
凭什么我不可以是你主编?
就你聪明?
······
觉知自己潜意识里的怨气后,我开始触碰它,接纳它,使它与理性碰撞,而非用理性压制。
只有这般,我们才不会让潜意识的仇恨,积少成多,成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希特勒。
再者,让自己学会感恩。
只有当你善念远胜于恶念,感恩之心远强于嫉妒之心,恶,才不易被激发。
我们的良心,才不至于被本性所淹没。
2、狗不能喂太饱,人不能对他太好。
《世说新语》里讲过一个事。
一女儿在出嫁前,收到母亲告诫:“你到了婆家,尽量少做‘好事’。”
女儿问:“不做好事,那可以做坏事吗?”
母亲答:“‘好事’都做不得,坏事就更不能做!”
这位母亲说的“好事”,自然就是无底线的对别人好。
因为恩人变仇人,有时就是一碗米和一斗米之差。
因为白眼狼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忘恩负义。
尤其当你为尊,他为劣,你是强者,他是弱者时,你更是要带有分寸感的,去为对方付出。
那分寸在哪呢?
而心中一直有爱的前提,就是让这份爱,在浮世中免受伤害,在人性善和恶的摩擦之下,依然不失它最初的那份光泽。
也许你还想看:
中国有5亿人,正在网上裸奔
“我被凌辱了,因为我是个哑女”
弱者都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