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你要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你认真的去做了,总有一天你能够真正的做到。
01
某天,朋友小吉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这条信息就像一颗炸弹,成功地把群炸得尘土飞扬。
小吉说,她决定辞职,去开一家咖啡厅。
这想法听起来,像极了一个年轻女孩的一时兴起,追逐虚幻的岁月静好。
可是,小吉不年轻了。
起码,在这个社会眼里,三十岁已经开始日落西山了。
况且,小吉连结婚对象都没有。
在很多人眼里,小吉也不是那个优秀到没时间谈情说爱的人,她的工作及表现都很一般,收入维持自己的支出,略有结余。
看到这条信息的瞬间,群里就开始展开了攻势。
“你有相关经验吗?你的合作伙伴有经验吗?你知道开咖啡厅水多深吗?”
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耳熟,就像一个人生模板。
做餐饮的水很深,做网店的水很深……似乎哪里的水都能轻易没过人的脖子。
“现在经济那么不景气,你选的那个地段还那么偏,你看看市中心有多少家实体店在转让?其中不乏咖啡厅。即使存活的咖啡厅,你去看看是不是门可罗雀?”
小吉已经有了意向的咖啡厅选址,在一个刚开发的新区,其实就是市郊。
商业楼也是刚开盘没多久,里面还没什么企业和商家入驻,周围居民区的入住率也很低。
02
据说,周边楼盘已经有很多商家和企业签约,居民区也已经售罄。
也就是说,未来这个地方可能会是另外一个市中心,繁华指日可待,但是,眼前几近荒芜。
“我有一个朋友,开茶餐厅的,哦,我带你去吃过,是不是很有特色?而且开了好几家分店。上个礼拜一下子关了好几家。”
别人失败的经验,对于阻止一个人的开始,似乎更有说服力。
“你一个大龄女青年,还没结婚,连男朋友都没有,怎么能安下心来,踏实创业?”
认为小吉不可能成功的理由里,这个理由最不像理由。
但是,说这话的朋友,也只是想从主观的角度,去表达对这一决定的不看好。
群里的朋友,七嘴八舌,都认为这件事情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这些朋友里面,各个年龄层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创业很成功的也有,但是反对的声音还是成功盖住了小吉微弱的反驳声。
最后,还是一个年龄稍长的朋友出来替小吉打圆场。
他说,年轻嘛,就当花钱买教训也是值得的。
然而,这句打圆场的话,却更像一个百分之百的反对和否定。(哲理故事 www.wenzhangba.com)
03
接下来很长时间,小吉都没什么声音。
大家都以为,小吉听进去了,乖乖回去上班了。
就在此时,小吉又在群里丢了一颗炸弹。
她的咖啡厅即将开业了。这期间,装修、设备、人员都一一到位了。
私底下,朋友们都说,事情既然已经开始了,就没必要泼冷水,但是这件事真是不靠谱。
大部分人都在担忧,小吉这次人生的绝地反击,大抵是要华丽丽跌倒了。
在一片观望的目光中,小吉的咖啡厅“顺利”地一路亏损。
节假日的时候,我们会相约去捧场。
咖啡厅在经过了我们到店寒暄的短暂热闹之后,迅速地冷清下来。
我们无不担忧地问小吉,到底投了多少钱。
小吉说,她投的没有朋友多。
这时,我们才蓦然意识到,小吉的朋友只是投了钱,人并未参与到管理和运营中。
04
在小吉为了门店生意愁得多了几条细纹时,她朋友睿智地把鸡蛋分开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
即使投资失败,工作照常在,有稳定的收入。
而小吉投入的是自己以往全部的积蓄和跟家人的部分借款,以及个人全部的精力。
我们一边骂她傻,一边担忧地想象着小吉失败之后哭丧的脸,在心底早早地生出了心疼。
然而,咖啡厅在顽强地亏损了大半年的时间之后,竟开始一步步扭亏为盈。
周边,想入驻的商家已经租不到铺位,写字楼和居民区入住率也一日胜一日。
因为远离市中心,小吉的咖啡厅倒抢了个先机,成为新区为数不多有特色的咖啡厅之一。
当然,撇开地理位置不说,小吉打得并不是无准备之战。
从决定开店开始,小吉每天早出晚归,学习咖啡及运营的相关知识。
她经常反复品尝不同咖啡的区别,有时会喝得有几乎反胃,在这个阶段她险些把曾经最爱的咖啡给喝“戒”了。
小吉说着这些,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看着她在咖啡厅里自若地应对顾客,专业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我想到了一年前被大家“围攻”而最终不语的小吉。
她用脚步,把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虽然,这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事情,并没有辉煌到无与伦比的地步。
可是,当初的我们就是那么固执地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一些偏见。
然而,那些当初我们看来不可能的理由,小吉个个都克服了。
所以,那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总会有人用行动一一去实现。
他们从山那边风尘仆仆地回来,对着还在山这边发呆的我们,告诉我们,山的那边还是山,或者山的那边是另外一番繁华。
所以,那些你想做的,只要认认真真做了万全的准备,就安然地迈开步子去做吧!
有一天,你也会从海的那边回来,告诉那些对你说不可能的人,海的那边是地平线,或者海的那边有美丽的海市蜃楼。
哪怕海的那边还是海,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些跟你说着不可能的人,不是还站在海的这边战战兢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