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经典的《心经注解》好段摘抄大全
日期:2018-11-08 22:58:01 作者:涤华禅师 来源:心经注解 阅读:

最经典的《心经注解》好段摘抄大全

  1、无眼界者、是眼所见之处、为眼界。界者、所见处所。如在室中、则见室内、而不能观于、室外者、以室为界也。犹如观彼之名爵而生欲望心、观彼之财宝、而生见取心、如男观女、女观男、生恋爱心、如夫观妻、妻观夫、与观子女、而生种种分别之心、皆名为、眼界不无也。眼界、不无者、生死不可了也。集句。无眼界、而不是、眼不见者、是见而不深也、其意云何、所谓、有大德言。戏台底下好参禅。余再联一句。舞厅里面证法身。这两句、未悟证者、弗可能也。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倘能、无眼界者、即证。 ----涤华禅师

  2、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者、附和也、依者、追随也、依者、追踪也。 ----涤华禅师

  3、是大神咒。“42”

其咒神通超越诸咒之上。感应无边。咒力无穷。而无尽。 ----涤华禅师

  4、是无等等咒。“45”

其咒灵感。胜过诸咒威力。有人读诵奉持。无不满意。 ----涤华禅师

  5、无挂碍故。“34”

(一)无挂碍者、以般若光、照破无明烦恼故、即无挂碍故“无挂碍故、即得智慧之体”“其体、以智慧之光明、神力之妙用、照破“无明烦恼、而转为菩提萨埵”转迷惑、而为、大智慧、到觉地竟。

(二)故者、依此也、故者、因此也。集句。无挂碍故、其心即得清凉、而洒脱、其真心清凉故、本性即妙湛、而精明、其妙识无为、清净纯洁。无挂碍故、是依无我相、之真心、而成就、无挂碍故、之实体。“无挂碍故、是以般若波罗蜜多、神力、而成就、其体备之妙用”体备妙用者、本觉妙心、之大用也、体备者、是无上、大智慧、光明、普照三世、横遍十方、无穷亦无尽也、体备者、其智慧、光明之体、无有不备、之处之宜也。 ----涤华禅师

  6、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涤华禅师

  7、能除一切苦。“46”

持咒人。求什么。得什么。甚至。求大涅槃。急得大涅槃。 ----涤华禅师

  8、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48”

如来大慈。说此神咒。解脱九类众生。一切苦恼危难。 ----涤华禅师

  9、论理。观者、以自心眼、反观本觉、真心之中、有无尘相否。有尘相者、即当、舍之断之、“灭之”绝之。无尘相者、即为真心也。真心者、到彼岸也。观者、喻立大圆宝镜之前、当知、宝镜之中、之人是谁。亦名、回光反照、照明本心也。 ----涤华禅师

  10、是故者、所以也、是故者、所谓也。 ----涤华禅师

  11、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万象、其万象者、皆是真空之中、而显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无四相、能空五蕴、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嗜、舌之所尝、身之所触、意之所感、识之所别者、见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见、不闻、不嗜、不尝、不触、不感、不别者。而是、无染、无住、无能动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证得三果之人也。 ----涤华禅师

  12、远离颠倒梦想。“36”
远离颠倒梦想者、其真心、无有恐怖、之因而得、远离颠倒梦想、之果也、远离颠倒梦想者、因无我相、而得也、远离颠倒梦想者、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成就也。集句。远离颠倒梦想者、倘无诸尘妄想时、在不离、颠倒梦想中、已离尽、离绝矣。倘无颠倒梦想者、如来觉地也。 ----涤华禅师

  13、不生者、不生其心、不生妄心也、不生者、不生诸法相也、不生者、本无生相、因妄而生、无妄即寂也。 ----涤华禅师

  14、“照见者、而不是眼见也、亦非非眼、”以回光反照、照明自心“空”。观自在者、其意若似也、所谓、修菩萨行读恒时、行读形菩提道者、必须回光反照、反照自心、之中、所见五蕴、空是不空。五蕴不空者、生死不空也、生死不空者、即生死不能了也。五蕴空时、生死亦空也、生死空者、是不生不死也。 ----涤华禅师

  15、是诸法者、如来所说、诸法也。是诸法者、世出世间、之法也、有为无为、诸法尘也、凡一举一动、一止一默、以及、日常生活中、甚至、大便小解中、洒扫、除粪中、迎客、送宾中、一言、半句中、如是等等中、以慧眼观、无不是法、无不是道、甚至、无有、一点一滴、而不是诸法者。 ----涤华禅师

  16、亦无者、仍然不能也
死者、从少到老、直至于死也、人人“不可免也”。 ----涤华禅师

  17、故知者、所以也、本知也、所知也、此也、知道也。 ----涤华禅师

  18、不垢者、清净无为也、不垢者、无污染相也、不垢者、无贪瞋痴、欲爱妄、是非诸想相也、不垢者、无五蕴、六欲、之心相也。 ----涤华禅师

  19、揭谛揭谛。“50”

其咒神力。满虚空。遍十方。续三世。净心持咒。无愿不从。

波罗揭谛。“51”

其咒感应。无所不周。无有不备。无不具足。其道义无穷。

波罗僧揭谛。“52”

其咒畏力。能使诸魔鬼神。归依顶礼而崇拜。侍从而无懈。

菩提萨婆诃。“53”

其咒咒力。使诸天王天神。及诸修罗。常侍护佑。无怠惰。

至此终 ----涤华禅师

  20、色者、多种颜色也、色者、多者、多种、多类、之别也。色者、是某心内、分别、诸众生相中、多类之别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动、有止者、其性皆不离、其色也。以及妄念、与欲性、亦复如是、总名为色也、甚至举心动念、行住坐卧、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 ----涤华禅师

  21、无有恐怖。“35”

无有恐怖者、心无四相也、无有恐怖者、常觉无我、即无有恐怖也、无有恐怖者、果证无为也、无有恐怖者、因无挂碍之体、而得无有恐怖、之用也、无有恐怖者、心明而性朗也、无有恐怖者、以智慧光、照破无明烦恼故、即无有恐怖也、无有恐怖者、肉身非我、本觉常明也“无有恐怖者、无妄想、是非相也”“无有恐怖者、无颠倒梦想、之谓也”“无有恐怖者、空五蕴、无六欲、之所成就也”、无有恐怖者、真心无相也。集句。无有恐怖者、因纯而果熟、道隆而体安。 ----涤华禅师

  22、真实不虚。“47”

佛无诳语。咒力灵感。无所不从。无不满足。持咒人心愿。 ----涤华禅师

  23、无眼、耳、鼻、舌、身、意者、是六根清净也、六根者、是父母所生、为根本者、故名为、六根也、清净者1、眼所见2、耳所闻3、鼻所嗜4、舌所尝、5身所触、6、意所别。无生其心者、为六根清净也。如无生、贪爱心、无生选择心、无生分别心、无生是非心、无生我相心者、而不是、不见、不闻、不知、不觉之心。是见无见相、闻无闻执、等等之心也。集句。无眼、耳、鼻、舌、身、意者。是所见、所闻、所识、所觉中、无染、亦无贪。无住、而住其心。 ----涤华禅师

  24、无受想行识者、与上句、是故空中无色、合成为五蕴、五阴之意也。集句。上言、五蕴皆空、此言、无五蕴者、以其道义、而言之、无字、比空字、更进一步也、进者何、空字、含义以空已、然而、能空者、其性仍未湛也、此言无者、其性湛而洁也。其灵性、湛洁而活跃、其光明、而无有暗处。读者、当深思之、其道义弗可违也、弗可拗也、当依赖无字、为究竟也。究竟者何、学佛者、当无五蕴、五蕴无时、再进一步、进者何。无我相。行者、当悟证其义、倘无我相者、非佛亦弗可能也、所谓、般若中、以无我相、为捷中之捷也、捷者何、喻电磁波也、其灵感妙应、速而无差也。倘能发心、必得其果、而证其道者、何也、以无、色、受、想、行、识、之心、而能、证其果、得其道者、与佛如也。 ----涤华禅师

  25、是无上咒。“44”

其咒功德。无有不遍不彻。无有不足之处。故名无上。 ----涤华禅师

  26、度者、从此岸度到彼岸也。度者、经过其度者、从苦厄处、度到常乐我净之处。度者、度出我等、出此生死海也。度者、使诸众生、出此五阴之狱、直赴无为之大道、而到究竟、之彼岸也。度者、度我离欲离妄、真心归觉地也。 ----涤华禅师

  27、无无明者、其真心、无有不明之处、无无明者、其本性妙识、与七支觉分、无不周到、无有不明之处所。无无明者、其心光满足、无有不遍、无有不透、不彻之处也、无无明者、本觉大智慧光、无穷无尽、无有竭止也。集句。无无明者、在在处处放无碍慧光也、本觉妙用之光明、无可衡量、无可比喻、是名、无无明也。“倘若识心不无、五蕴六欲不空者、而非无无明也、而是无明也。”参。 ----涤华禅师

  28、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禅师

  29、乃至无意识界者、是从眼界、直至意识界也、直至者、越过无耳界、无鼻界、无舌界、无身界、而到意识界也。越过者、是舍繁从略也、合称为、无眼、耳、鼻、舌、身、意识、界也。六界皆无者、即五蕴空、六尘无、八识乐无我、无相亦无界、其常乐我净、亦无穷也。集句。乃至无意识界者、界界弗能缚我真心也、真心无缚、无染亦无住、其真心无相、无相真心、其有光明、遍十方、而续三世、无际亦无竭、其妙用、自在、无可比也。为乃至无意识界。 ----涤华禅师

  30、菩提萨埵。“31”

菩提萨埵者、是无上菩提也、菩提萨埵者、是智慧到彼岸也、菩提萨埵者、是悟彻证道也。集句。菩提萨埵之人、从无智亦无得、之妙因、经过以无所得故、之桥梁而至菩提萨埵、之故乡、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道义、妙心之灵也。 ----涤华禅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经典的《心经注解》好段摘抄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