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微细名言名句
日期:2018-05-02 23:56: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微细名言名句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名字,这是一座城市良心.........

  ●若有广大的心,一片茶叶,也可以跨泰山、超北海,与千里外的知音相逢聚叙。若有细腻的情,一片茶叶,也能灵台、破孤闷,与我们最微细的心思相会同行。 ----林清玄《玄想》

  ●雨下着 没有闪电照亮我脸上的水珠
我也看不见
天性使然般做着会做的事儿
忘记了笔尖在纸上摩挲的轻松
忘记了歌声悠扬怡然自得
忘记了卑微细数感情心安
忘记了密密计划生活踏实

  ●我们的大地受伤了,她的海洋湖泊都在生病。
她的河流像流脓的伤口空气中充满微细的毒物,
无数地狱之火的油烟熏黑了太阳家乡亲人朋友
四散分离的男人女人孤寂迷失地漂泊着,
在有毒的太阳下被烤焦……
令人恐惧盲目确定沙漠中,
有人选择追求权势,有人成为幻觉欺骗的操弄者。
如果智慧和谐仍然居住在这个世界
而不是未打开的书中、已遗失的梦,
它们必然存在于我们的心跳之中。我们的呼喊将从心底发出,
我们呼喊,而我们的声音是受伤大地唯一的声音。
我们的呼喊,是行遍世界的大风。 ----格雷戈·莫顿森《三杯茶》

  ●夫孔教修身,最贵三省;摩西十诫,亦重祷祈。良以不默印则入心不深,不时习则所持易失。故学者于此五戒,当每日随时随处,默默提起使不忘失,誓愿其心不杀,然不惟如是,并对于一切众生,常存恭敬爱护救助教化之心;誓愿其心不盗,然不惟如是,并于我身及我所有者常存欢喜布施尽量舍与之心;誓愿其心不淫,然不惟如是,并对于我身及我所欲者常存永远断离微细爱恋之心;誓愿其心不妄,然不惟如是,并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存勤求佛道饶益众生之心;誓愿不饮滴酒,然不惟如是,并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存远离嬉笑散乱放逸懈怠忿诤憍慢之心。常以此理,体之于心,践之于事。苟若是,则可由此五戒,先获遮止一切恶业,次须广读大乘经典,勤求无上佛智,庶渐能成就一切功德,而立一方清净十方清净之本原矣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身所修,便同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真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不受分段之身,自然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曰佛。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到德行高尚文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礼记·中庸》

  ●豪门富户之内,就是这么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看似微细的动作,都是一篇教人绞尽脑汁的文章。 ----梁凤仪《花魁劫》

  ●我喜欢微微细雨,清清澈澈,丝丝缕缕。

  ●“你跟我说起过你的哥哥……你说他很相信你,在他的眼里你就是一切……他本来有机会反击,只是因为你挡在他的前面,他很吃惊。”楚子航声音微细。沾满血水的颓发低垂,挡住了他的眼睛,“你早就可以吞噬他,为什么要等到今天,费那么多周折?” ----江南《龙族2》

  ●人,在地球上,就如同一个过客。灭亡时,无物在意。被历史长河所湮灭。就如同恐龙,存在了几亿年,终究还是灭亡了,在它之前还有多少生物谁也不知道。
地球至少存在了46亿年,却在这连尽头都没有的宇宙中,连微细胞都不算的东西罢了。

  ●佛陀和圣者们观察到,一个念头里面大约有九十个刹那变迁,一个刹那当中,大约会发生九百次微细生灭。世界与万法都随着这一个念头而显现,看似真切,其实,在一念之间,已经生生灭灭八万多次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有时候看书,模模糊糊,遇见你也有过的想法,或者人影幢幢,遇见一个来自远方的形象,就好像你最入微细腻的感情陈列出来一样。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愣严经》

  ●等着炊烟,慢慢托起
缄默的星群
有的星星,站得很高
仿佛祖宗的牌位
有一颗,很多年了
守在老地方,像娘
有那么几颗,还没等我看清
就掉在不知名的地方
像乡下那些穷亲戚
没听说怎么病
就不在了。如果你问我
哪一颗像我,我真的
不敢随手指点。小时候
我太过顽劣,伤害了很多
萤火虫。以致于现在
愧疚于,一切
微细的光 ----张二棍《静夜思》

  ●微微细雨飘摇,如丝般轻轻款款,倍添愁绪

  ●「我现在深知道“忆念”这两个字的意思,也许因为此刻正是穷秋时节罢。忆念是没有目的,没有希望的,只是在日常生活里很容易触物伤情,想到千里外此时有个人不知道作什么生。有时遇到极微细的,跟那个人绝不相关的情境,也会忽然联想起那个穿梭般出入我的意识的她,我简直认为这念头是来得无端。忆念后又怎么样呢?没有怎么样,我还是这么一个人。那么又何必忆念呢?但是当我想不去忆念她时,我这想头就是忆念着她了。当我忘却了这个想头,我又自然地忆念起来了。我可以闭着眼睛不看外界的东西,但是我的心眼总是清炯炯的,总是眱着她的倩影。在欢场里忆起她时,我感到我的心境真是静悄悄得像老人了。在苦痛时忆起她时,我觉得无限的安详,仿佛以 ...」 ----梁遇春

  ●爱情,它会随着全身血液,像思想一般迅速通过了五官四肢,使每一个器官发挥双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恋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鹰眩目;恋人的耳朵听得出最微细的声音,任何鬼祟的奸谋都逃不过他的知觉;恋人的感觉比戴壳蜗牛的触角还要微妙灵敏;恋人的舌头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腊酒神——显得迟钝。 ----莎士比亚

  ●初夏的树液,在我们周围各处,在野草和药草,在矮灌木和高树里正在看不出的流动。树液经过环绕叶和茎的几万英里微细通道。我们在想像中竭力摹想这一切会造成多么烟波浩渺的一片大湖,多么江流滔滔的一条大江。 ----卓美欣《无地》

  ●“你是茫茫人海里微细的尘,芸芸众生里瘦削的肩膀,你微细如尘埃,你恢弘如宇宙……你是惊鸿一瞥再不能遇见的光。” ----桃子

  ●若想要真实地修行佛法,就要去行善,即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实行;要弃绝恶行,即使是最微细的恶行也要舍弃。无论你的布施是否像颗芝麻籽般渺小,都无关紧要。如果你带着悲心以及菩提心来布施,便会成就百倍的功德;如果布施时没有菩提心的志向,就算分送了马匹与牲口,你的功德也不会增长。 ----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随着禅定的深入,心的体会由粗到细,所缘的境界也越来越微细、微妙,但方法没有变,都是让心捆绑在一个状态上,让它越来越听话稳定、守规矩。这有点象接断骨的方法,比如病人腿摔断了,医生就会先把骨头摆正,对接上,然后在外部加个支撑物把断骨的位置固定好,包扎起来,再打上石膏,不让这里活动,过一段时间骨头恢复些了,就拆掉一层,慢慢活动,避免腿失去功能,再好些,就再拆掉一层,最后束缚全部拆掉后,再经过锻炼,断骨就不但长好了,而且功能也回复如初了。 ----达照法师

  ●每一次磨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开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虚慌张,磨掉杂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实。
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输送到了哪里。
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你的字很好看,你写字时,笔尖在纸上走着,发出细微沙沙的磨擦声,我甚至数得出你写笔划时经过了多少道微细的纸纹。
我还能听到你心跳的声音,沉稳而有规律的,咚。咚。咚。咚。咚。
还有你的呼吸,呼气时,像风扬起了柳枝,吸气时,像水纹滑落在河底。
你读书的声音,在七八十人同时读书的嘈杂清晰而又无比独特
我还能在走进教室的数十个人的脚步声里分辨出你的脚步声,像海浪温柔地吻上岩石
你的声音是我从我的世界里出来之后唯一的贪婪
我伸长了耳朵,敏锐地去听取你在这个世界里的声响,我能忽略所有,细致入微地捕捉关于你的一切声音。
那是这个世界最好听音乐。 ----凌霜降《从别人那里听说,你曾喜欢过我》

  ●那天清晨,天上的云就像粉笔沫,颗颗粒粒点点星星。那天晌午,灰色的浓云裹盖着微细的光,暗暗淡淡清清薄薄。仿佛那天,就像一个世纪,从光辉到暗淡。

  ●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根本下手处,就是要安住当下。在用功过程中,不要想昨天的事。昨天就是过去,过去并不在昨天,也不在前一个小时,过去就是当下这一念这个流程的前一片刻;未来不是明天,也不是后一念,它是生命流程这一点的下一个点,这一刹那的下一个刹那。我们能够把生命的活动观察到如此微细的时候,安住当下,才真正能够成为我们修行的一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若得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然虽见和合因缘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故为得实相,而求慧眼。若得慧眼,见众生尽灭一异之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灭于内。但慧眼无所分别,不能度众生,故求法眼。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门,令得道证。然不能遍知度众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无事不知,覆障虽密,无不见知。在余人为极远、幽闇、疑、微细或甚深者,在佛眼是至近、显明、决定、粗、甚浅。故佛眼无所不闻、不见、不知,而无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一切众生无不具觉灵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被驱使,身本安闲;如水作冰,而湿性不异。若能悟此意,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倚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多生习妄,执以性成,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颖达,此情难以卒除。

  ●道德总论,,
道德于巨 品性以细 宏观大道 微观细德,
大道广法 细品微德 中心思想 三十二条,,
清静自然 干净整齐 端庄稳重 低调谦虚
恭敬礼貌 精微细致 谨慎勤奋 英勇仁义,,
聪明智慧 纯真善良 诚实守信 安乐慈祥
温柔中和 宽容大方 博学多才 美丽漂亮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微细名言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