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些杂志就像从前一样,居高临下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我还特意撕下每一期杂志刊登笑话的那一页,作为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明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2、人在穷极无聊的时候,思维往往特别敏锐,看事物的角度也与平时不同。《史记》我从前读过,浮光掠影一扫而过,但当我再次读到这故事时,空虚的脑子里却突然产生一个小小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故事?这个疑问很小,却在我的脑海里反复纠缠,挥之不去。我心想左右无事,遂决定查查资料考证一番,为自己把这个疑问彻底解决。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3、"究竟是佐董卓篡汉还是扶王允兴汉,他不知道;究竟是夺曹公兖州以取中原,还是占刘备徐州以行割据,他也不知道;到底是安居袁氏兄弟麾下做个名将,还是收复张邈、张杨,成为一代霸主,他还是不知道。吕布来中原这几年来,仗是打了不少,却没有一个明确目标,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他忽而是忠臣,忽而是逆臣,忽而是名将,忽而又是军阀——这种缺少定见的人,空有匹夫之勇和西凉大众,没有半点信念与规划。才是真正的软弱!" ----《三国机密》
4、这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去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为了一个事业着迷。为了完成一个承诺,他殚精竭虑,穷尽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 ----《文化不苦旅》
5、我们三个人对视一眼,看来这趟旅途还没结束,少不得要跑一趟安阳了。我找付贵要了那个安阳老板的地址,仔细抄录下来。那老板叫郑国渠,名字挺有意思,估计他爹是秦始皇的拥趸。 ----《古董局中局》
6、阴阳家们认为,五行可以完美地套用在万物甚至万事上,任何事物只要能分成五类,自然就能应合五行,要是分不成五类的??那是你分得不够细致。所以不仅仅有形之物、自然之物有五行,就连思想道德都能够分成五行。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7、所有这一切,都要涉及中国历代王朝全都关心的一件超级无聊的大事,也是再重要不过的宣传方针:德性。请北方的朋友们注意,不要把这里的“性”字读轻声??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8、世人都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文眼,我倒觉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才是真正读懂了诸葛亮的用心。 ----《文化不苦旅》
9、当你排除掉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的即使再离奇,也是事实。 ----《古董局中局》
10、作家马伯庸发的一条微博,这样形容夏天——
今天是久违的那种童年的夏日午后。蓝天白云,艳阳炽热而干爽,只要躲进荫凉立刻就有小风吹过。树上蝉鸣,小卖店里卖着汽水,我还看到一个长发姑娘戴着白色凉帽、背着帆布画板,骑着辆天蓝色的自行车一闪而过。速度飞快,青春耀眼。
11、陪媳妇待产,她疼得撕心裂肺,我抓着她的手直掉眼泪,一半是心疼一半是害怕,从没见过她露出那种绝望痛苦的表情 。等她生完推出来,已彻底虚脱。我没顾上孩子,先去摸她的额头叫她名字。真的,看到那段经历后,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争吵和不如意都微不足道,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爱护她 。
12、鱼肠自幼在灵武附近的守捉城长大,没人知道他什么来历什么出身,只知道谁得罪了鱼肠,次日就会曝尸荒野,咽喉一条极窄的伤口。当地守捉郎本来想将鱼肠收为己用,很快发现这家伙太难控制,打算反手除掉。不料鱼肠先行反击,连续刺杀数名守捉郎高官,连首领都险遭不测。守捉郎高层震怒,撒开大网围捕。鱼肠被围攻至濒死,幸亏被萧规所救,这才捡了一条命。
张小敬心想,难怪鱼肠冒充起守捉郎的火师那么熟练,原来两者早有渊源。如果守捉郎知道,他们险些捉到的刺客,竟然是鱼肠,只怕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长安十二时辰》
13、可越是风光,荀彧发觉离自己的理想越遥远。一门心思的隔绝汉室,一门心思的告诫雒阳系不要与曹公对抗,看似是出自爱护之心,可荀彧忽然发觉自己的所作所为,非但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名臣所为,反与史书中那些权奸越发相似。 ----《三国机密》
14、“综合这些说法,诸葛亮的住所应该位于古成都西南方向。” ----《文化不苦旅》
15、你问的问题越多,就会发现你的恐惧越少。恐惧来源于未知,而很多时候未知只是因为我们太过惊慌而忘记去思考。当理性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可怕的意象根本不足为惧。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16、古人们认为,人类和大自然是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的,并且这种联系和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不是无缘无故天降大旱、洪水导致人间歉收,或者天上打雷人间不孝子遭雷劈,而是人类不修德、不敬神才引来灾害,人间出了不孝子才引来天上打雷。尤其是普天下的唯一君主即“天子”,既然是天的儿子,那么天老子的意愿就会随时传达给儿子,而儿子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天老子的各种异象。所以我们读历史书,经常看到只要哪儿遭灾了,皇帝就赶紧又是下“罪己诏”写检讨,又是节衣缩食停建楼台馆舍的。最不济,也得勒令他的主要助手,也就是宰相们辞职。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17、老王是图书馆管理员界的一条资深好汉,为马克思修补过地板,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的时候他在哪不知道,但孔子去找老子请教那天,老王肯定是休病假了。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18、开始的时候,如羽化登仙般快乐。刘协感觉自己正握着一支如椽巨笔,在一张白洁绵软的佐伯纸上挥毫作画。笔端蘸饱了浓墨,挥洒间汁液四溅,在光滑的纸面上留下斑斑印记。纸边娇羞地卷起,似要抗拒,却被强势地压直铺平,任凭长而坚硬的笔杆运转自如,横、撇、竖、捺、勾、回,每一画的笔势,都那么苍劲有力,力透纸背。 ----《三国机密》
19、抱怨上司是与同僚增进感情最好的手段。 ----《风起陇西》
20、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多少烦恼,无非就是三个字:想多了。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
21、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序言中写道:“如果有人胆敢在本书中寻找什么结构、道德寓意诸如此类,一律逮捕、流放,乃至枪毙。”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内心无比强大的写作态度,它可以吓退所有正襟危坐的评论家,只留下想找些乐子的读者。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22、“你道汉室何以衰微至斯?是忠臣无能、能臣不忠,还是桓帝昏庸、灵帝暗弱?错了,这些只是表征。汉室自和帝以来已有百年,所作所为,根本就是一个大号的吕布。一大堆幼帝,好几家外戚,再加上衬出不穷的宦官和族党,朝政就在这几级之间来回摆动。再坚固的房屋,也经不起如此折腾。” ----《三国机密》
23、人的气质就像是古董的包浆,说不清道不明,但一眼看过去就能感觉得到。 ----《古董局中局》
24、这个我大概能猜得到,这些权威的鉴定机构,都有这么一条原则:绝不造假。试想一下,一个鉴定机构靠的就是公正中立的信誉,如果自己也造假,那岂不是等于自己给自己当裁判了吗?再者说,鉴定古董的人,必然对造假手法熟稔于心,如果他们起了伪赝之心,那危害将是无穷无尽。
所以好的鉴宝名家,都绝不敢沾一个“赝”字——只要有那么一次犯事,就能把牌子彻底砸了。 ----《古董局中局》
25、人类最好奇的是未知,最害怕的也是未知。 ----《文化不苦旅》
26、"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假意投降?"
"这件事我会判断!"萧规怒道,"就算是假意投降,现在周围全是我们的人,又怕什么?"
这个解释,并未让鱼肠有所收敛:"他羞辱了我,折断了我的左臂,一定要死。"萧规只得再次强调,语言严厉:"我再说一次,他现在是自己人,之前的恩怨,一笔勾销!"
鱼肠摇摇头:"这和他在哪边没关系,我只要他死。"
灵官阁外,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诡异。张小敬刚刚转换阵营,就要面临一次内讧。
"这是我要你做的第九件事!不许碰他!"萧规几乎是吼出来的,他一撩袍角,拿起一串红绳,那红绳上有两枚铜钱。他取下一枚,丢了过去。鱼肠在半空中把钱接到,声音颇为吃惊:"你为了一个敌人,居然动用这个?" ----《长安十二时辰》
27、这种感觉,就像很多人制造一个真正孩子一样,过程往往才是最享受的,生出来的孩子只是意外。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28、我拿起桌上的酒盅,双手举起,恭恭敬敬道:“付爷。我这第一杯酒,是为今天的鲁莽道歉。”然后一口喝光,又倒了一杯:“我这第二杯酒,是替我爷爷许一城敬您这位好朋友,这么多年,还一直惦记着他。”我再次一饮而尽。
我本来不大擅长喝酒,到这时候脑袋已经有点晕了,可我还是坚持倒了第三杯:“这第三杯,是谢谢您给我指出一条线索。这对我爷爷,对我们许家的名誉,至关重要。” ----《古董局中局》
29、区区十年,居然造就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绝对联系。何况从性格上来说,成都是一个慵懒的地方,却拥有一个最勤勉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件奇妙的事。 ----《文化不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