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水才能千回百转,或成平湖、或成瀑布、或成湍流,天下没有可以阻挡的。
柔软的土地才能生机绵延,或在平原、或在奇峰、或在污泥,都能展现生命的活力。
柔软的心才能超越人生世相,或处痛苦、或陷逆境、或逢艰危,都能有着宽容、感恩、谦卑、无畏的心情。
故知柔软心是觉悟、是菩提、是般若波罗蜜多,是成就一切法门的根本心,也是一切法门成就的境界。 ----林清玄《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真心大道也、真心、无遍、无不遍、大道、无到、无不到、所谓、在无无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见也、然而、明无明相、见无见执、在无相、无执中、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故名、为大觉、大觉者、觉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觉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觉性圆已、道心成矣、亦无圆成相、是名为如来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
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人身难得。出生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利用自己宝贵的人身造作恶业更糟糕的事,所以绝不用这个身体做坏事。再者,我们借着自己的身体修十善业,六波罗蜜,自利利他,来世能投生善道,修学戒定慧,证得解脱涅盘,圆满佛道。所以我们对身体的使用必须有个决定。今天给你一百元,你可以拿去吃肉,可以拿去打电动玩具,可以拿去买两百只虱目鱼,或拿来印书;各位,印这一本书多少钱知道吗?十七块,一百块可以印六本,与人结缘。同样的,你的身体也和这一百块一样,用在何处,要想清楚! ----海涛法师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
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依者、附和也、依者、追随也、依者、追踪也。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
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禅:师父,既然万般皆空,为什么要背经啊?
师父:因为世人都有执着,还做不到空。
一禅:我就不执着,被子没叠,院子也没扫,够空了,所以不用背经了吧?
师父:为师刚才下山路过一个卖棉花糖的……
一禅: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禅语录《一禅小和尚》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
,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
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
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
,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传说红色的曼陀罗被称作彼岸花, 也叫曼珠沙华。
佛曰,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 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 流通,即名为彼岸。
佛说彼岸,无生无死,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极乐世 界。而有种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 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 烂绯红,佛说,这是彼岸花。
彼岸花花彼岸,开一千年,落一千 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因果,缘注定 生死。
●观自在菩萨 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波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波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波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般若心经》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
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语波罗蜜,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 ,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法华经·卷一》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
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
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故名如来。”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
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
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释迦摩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32”
(一)依者、依靠也、依者、从也。
(二)般若波罗蜜多者、智慧到彼岸也、般若波罗蜜多者、菩提萨埵也、般若波罗蜜多者、本觉真心、本性慧命也。
(三)故者、因缘也、成就也。集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者、依靠本觉、无我、无相、智慧故、能在般若、无为大道上、迈步前进、直至无为、彼岸之终点、而常住、之地也。般若者、真心也、波罗蜜者、灵觉常住之所也。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感谢上苍的恩赐,恩赐一份相遇的美,邂逅的禅定,我照见五蕴,在五蕴中行禅,行深般若波罗蜜,慈悲的心怀流入心田,感受尘世的七情六欲,行得一份空灵明静喜,无畏无惧。
●佛说般若波罗蜜,既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凭什么好孩子要会背你大爷的《般若波罗蜜心经》啊! ”
“我们这系统就是这么认定好孩子的,寺院里的小沙弥从五岁时就开始背啊,虽然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鬼意思,但是背得好就有饭吃,有大红花戴,就是好孩子。背不好就是大坏蛋,就考不上好寺庙,以后只好出去从事讨饭,募捐和打劫这样的低附加值工作。” ----今何在《西游日记》
●《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相者,红粉骷髅,白骨皮肉。《金刚般若波罗蜜》 ----《金刚经》
●般若波罗蜜,一声一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
明明哭的是你,为什么我的眼里却涌出了泪水――如果你扭过头,那就是一座大海在崩溃。 ----佚名,独坐苍茫《生如夏花,像一颗露珠一样爱你》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48”
如来大慈。说此神咒。解脱九类众生。一切苦恼危难。 ----涤华禅师《心经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