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撒欢,说不准只为填饱肚子,悲天悯人的上帝,也有茫然四顾的叉皮。”
●你根本就不懂这世界的悲伤,又凭什么用那种悲天悯人的表情对着世界。你也不是什么救世主,别以为自己特能耐,不是所有人都要靠你活下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自己,那个与自己截然相反的家伙。
他有着我们所不具备的所有,疯狂冷酷,或者悲天悯人。
想着我们不敢想的东西,做着我们不敢做的事。
●活得可怜,斤两也少得可怜,还喜欢悲天悯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怪胎。
●“你谢见”——你好,谢谢,再见。
最后一天抽的新年签,却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我最想说的语言。
事实上这一年对我而言是很复杂的。
我失去了很多人和物,但,又在这些失去里重生,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我想每一年都是成长,无论是积极向上,还是消极颓废的模样。而我,似乎走向了一个未知的地方,我想我是不够欢喜的,但是却无能为力,因为,我终究还是要往前走,不回头,也不能回头。
这一年,最让我难过的事莫过于永远地失去一个朋友。
生离终究还有机会再见,死别真的就只剩再见。我们本就还很年轻,我们认识也不过短短四年,然而,这四年就是我们友情的一辈子。
果然,一辈子是很短的。短到不珍惜就没有机会再见一面。
最后一天,不应这么悲天悯人。
●缺少医德,是因并无恻隐之心。
也是,世态炎凉,谁又会悲天悯人!
●小姐这悲天悯人的好性子,不像神仙。天上那些人,吃着人间供奉,却又嫌弃凡人污秽;生来就是长生不老的仙胎,又嫌弃飞禽走兽贪念过重妄想成仙;冷漠地看着人类在天灾人祸中受尽磨难,却又嫌弃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 ----水阡墨《九国夜雪》
●在导致并伴随宗教改革而来的大众启蒙运动中,造就中世纪僵硬体制的那种激情,逐渐退去了。那些体制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而那些斩断了破败的罗马文明的蛮族,最终成为前无古人、更高文明的适行者,在其中,福音书的戒律可能终于得到了实在的表达和践行。历史上前所未有地,在基督教的基础上,普世之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被承认为西方社会应当以之为根本的基础。虽然我们脆弱而充满谬误,虽然我们依然离救世主的理想尚远,但我们正在向它前进——尽管我们的步伐既痛苦又踌躇。 ----亨利·查尔斯·李《迷信与暴力》
●曾被情伤心欲绝
又为钱伤筋动骨
今已衰千愁百感
一转眼恍如隔世
杜甫老忧国忧民
吃不饱悲天悯人
穿不暖心系天下
茅屋破安得广厦
人生幼年贵恩育
懵懂少年重教养
赳赳青年在点化
勃勃中年建功业
几十春秋转眼过
长使英雄志难酬
回首再忆来回路
两行清泪到唇角
●恩怨人生
祥父
人生会有许多怨
关键如何舒解怨
恩恩怨怨平生事
波谲云诡亦无常
君子有怨只为理
小人之怨皆为利
君子无私有真情
小人怀私最虚伪
无怨无悔非人类
爱恨情仇是人生
岳飞之恨山河碎
稼轩之怨志不酬
孔子孟子皆圣贤
怀才不遇平生憾
小人暗地恨不休
背后谗言谤语多
敢爱敢恨真性情
敢做敢为真君子
坦坦荡荡无畏怯
奉迎谀媚犹如狗
不卑不亢知礼义
寡廉鲜耻一小人
爱憎分明明是非
知羞记耻而后勇
悲天悯人修慈心
宽怀谦辞能容让
消极避世非真心
自强不息铮铮骨
休管尘世如何看
天生大爷就大爷
●真爱已降临,只是还舍不得将这么好的我交付出去,只是我必须与泪眼婆娑的我诀别,在悲天悯人的的时光里慢慢变得庸俗。
●无数雪亮的钢刀碎片升腾而起,在海面上通透的阳光之下旋转飞翔如冰晶之花,或飞上藏蓝苍穹,或落下深蓝海面。
却没有一滴血。
所有的刀都碎成圆片钝角,将肌肤撞出青紫,将穴道齐齐控制,却秒到毫巅的没有割破一丝肌肤。
面对那些定住的骇然的眼神,孟扶摇悲天悯人的长叹:“区区怕血。” ----天下归元《扶摇皇后》
●人们说悲天悯人是宋词的风骨,感伤凄凉才是宋词的铅华,秉持着一颗柔软善感的心,去聆听那些流传红尘的情缘、断肠山鬼的吟唱,在晨钟暮鼓中感悟宋词传世的精华。
●亵渎———在任何时候,烦恼和痛苦似乎都知识少数智者的权利……所以智者并不快乐,他们有时会悲天悯人,有时会愤世嫉俗,他们努力想使世人清醒过来。可大多数时候,他们只会被人当成疯子。
●不懂诗的时候
以为诗如红雨凝露雨后虹
略懂之后才知
诗是怨涕恨泗孤泣泪潸然
深入之后才知
诗是肝裂胆碎肠断心成灰
自古悲愤出诗人
诗人个个血淋淋
悲天悯人多薄命
撼天才情志不酬
人不卓越不孤独
人不孤独无才华
酒中享乐迷和醉
玩中尽欢闹与嬉
一心诗书哪得闲
苦吟深思出佳句
若想俗世多欢愉
请君莫沾诗与书
若想红尘谋名利
蝇营狗苟是出路
●我有让你心碎的故事,你有让我醉心的酒吗?喝完我就去当尼姑,再也学不会悲天悯人,因为我连自己都来不及眷顾。想听故事吗?来吧,这里有一百种让你流泪的方式…
●我突地发现我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爱时
很深很真
别离后
才知很浅很淡
从悠然自得
到黯然伤神
从悲天悯人
到随遇而安
蓦然回首
才得以明白
幸福没有丢在
爱情消失的地方~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心态下,你所理解的观点就会不同。人生,何不换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发生的问题,也许就不在有悲天悯人的情结所在了!
●我多愁善感,但并不脆弱。我不会假装对一切视而不见,我悲天悯人。
●中国文人从小讲究的是乐生和整体和谐。他们从不为了理想引刀自宫,他们很少悲天悯人,他们在陋巷没事偷偷快乐。他们故意打破逻辑或者让逻辑自己循环论证,他们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言”,他们说路上有狮子。但是好小说需要丝丝入扣的逻辑、毫发毕现的记忆和自残自虐的变态凶狠,需要内在的愤怒、表达的激情和找抽的渴望。我们的文人怕疼。 ----冯唐《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看到诸多的残忍,不是变得更加悲天悯人,而是心又越发的硬了
●分工太细反而会造成相互推诿,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后勤保障跟不上,势必削弱前线士气。总之,管理缺陷就是发展第一致命伤。当然,那需要的是一颗大局之心,一颗悲天悯人之心。
●我所理解的人道主义,既要有力挽狂澜的实力,又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至情至性者,必大寂寞,当人世之大悲苦,其人生亦异于庸俗之常人。俗人之情爱,每无所不穷形尽相,必欲春光乍泻,蜂碟之媚为趣,巫山云雨为乐,甜言蜜语为常。唯有至情至性之人,常怀悲天悯人之心,多感而易悲,多情而苦痛;其情若水,上善而唯美;其性若兰,孤高而独绝。
至情至性者,心多所爱,为物所系。然好物易碎,好梦易醒,此亦人世之常态,故至情至性之人,易为物逝而伤,梦醒而痛,其人生之伤痛亦超越常人千百倍,得人世之大悲。唯随波逐流之俗人,于情于物皆无己之见识,昏混人潮,浪里浮萍,于幸灾乐祸中得小欢喜。
●见惯了悲天悯人的戏子,学着惑人的把戏,若画地为牢的沙弥,攥起佛陀的手札,传道授业,大慈大悲!殊不知却是说着别人的经,修着自己的禅。不是为了香火,那便只能成佛了。
●原来什么六界入魔,什么仙门覆灭,别人认为重大的事,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正如洛音凡所说,“仙道与魔道,都不会从这世上消失”,“有朝一日果真魔治天下,魔道中亦会生仙道”,他们都看得太清楚。不同的是,一个扮演着游戏者的角色,六界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苍生性命在他眼里渺小如沙砾,等同灭了会再生的蝼蚁;另一个却不肯放弃,仍在试图挽救这个可爱又可悲的世界,明知改变不了也要做下去,只因不忍看那苍生受苦,不忍看千万性命眨眼消亡,这就是所谓的悲天悯人之心吧,真正的神仙。魔与仙的区别,在这两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 ----蜀客《重紫》
●你开口一个悲天悯人,闭口一个情系苍生,你可曾想过自己。
●这个世界上,身高一米八以上,颜值高,智商高,学历高,家庭优越,性格好的男生多的是,能不能碰上就看你是否优秀了,哪来那么多的悲天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