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和太阳一直都在。只有云来了又去。别再执着于你自己,看看你周围的世界。
不要试图提前去看美好的部分。不要试图提前去看结局。坚持留在当下,即使当下并不太好。还有,要考虑到你已经走了多远。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美国作家、评论家马尔克姆·考利曾说:“乔伊斯接受别人给他的好处,或是要求别人替他做什么时,仿佛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他好像是在说,能够献身给他,那可是一种特权,谁帮他还了债,以后是能在天堂里得到报酬的。” T.S.艾略特后来回忆说,乔伊斯去英国看望他时,他惊奇地发现乔伊斯竟然没有银行账户,“他需要钱花时,就写信给西尔维亚,她会很快给他寄一张银行汇票来,然后他就可以到我的银行里把它兑换成现金。” ----西尔维娅·毕奇《莎士比亚书店》
●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认识到,做事情有其他的方式。什么都不是一夜成就的。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我们每个人都很疯狂,只不过疯狂的方式各不相同。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狂野之夜!》
●但比起和自己阴暗的内心对峙,和另一个人争吵要更容易些。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欧茨好喜欢写溺水的意象。“当他年轻时,他觉得时间无非就是一股洪流,将他卷入自己的未来,现在他明白,时间是涨潮,难以平息、不屈不挠、势不可挡的涨潮,现在在脚踝,现在在膝盖,漫到大腿,腹股沟,躯干,下巴,还在上升,彻底神秘的黑暗水流不是将我们送往未来,而是把我们卷入湮灭的无限。”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玉米少女》
●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If we don't go mad once in a while, there's no hope.
时不时疯狂一下吧,不然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矮个男人不能穿高跟鞋真是个遗憾,本来这世界能省去很多麻烦的。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发明善意谎言的人,热爱和平甚于真相 ----詹姆斯·乔伊斯
●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的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成精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快到傍晚时,雨忽然停了,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根本没有下过雨,东边的云层撕开一道裂缝,一道矮矮的、闪亮的银光破云而出。哈罗德停下来,看着那块巨大的灰云一点一点裂开,呈现出全新的蓝色、明亮的琥珀色,还有蜜桃色、绿色、深红色。渐渐云层透出了一种暗暗的粉色,仿佛被那些鲜活的色彩穿透了,融合在一起。他动弹不得,急切地想亲眼看见每一点改变:地上的光是金色的,连他身上的皮肤也因此暖起来;脚下的土地咯吱作响,仿佛在耳语什么;空气闻起来是绿色的,充满了新生;软软的水汽升腾而起,如缕缕青烟。 ----蕾秋·乔伊斯《一个人的朝圣》
●如何在思想与行动、文学与实践两个领域之间建立“ 统一的联系”———现代西方文化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出自在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这是小说家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的主题, 也是两三个世纪以来许多作家和思想家作品的主题。卡尔·马克思试图用“实践”来进行综合,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中的夜晚世界和白昼世界领域确实有所不同: 一个是行动和事件的世界, 是战争与政治、商业和工业的世界,另一个是精神、书本、观念和艺术的世界。伟大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思想传统时说过:“这里有两个世界, 我们注定要同时生活在它们两个之中。 ----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History is a nightmare from which I am trying to awake.
历史是一个我正试图从中醒来的噩梦。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妈妈向爸爸抱怨这位家庭教师的“背叛”,爸爸却不为所动:“一个犹太人,充满末世情绪,船沉时会本能地跳出去,你能怪他吗?……”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我的妹妹,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