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之,这些“谋道而不谋食,忧道而不忧贫”的书生,要披肝沥胆,与中共擕手共度难关。
与羊为伍,在山坡上或坐或躺,晒太阳,望浮云,谈轶事。虽不是灯下敲棋,窗前展卷的文人生活,但可宠辱皆忘。 ----《往事并不如烟》
2、尽管诗词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很多,但其要则只有两条。一是谙熟掌故,二是精通格律,而要做到这两条,唯一的办法是强记。 ----《往事并不如烟》
3、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经历许多之后才明白:其实生活中每个问题都有无数个解,而其中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
4、只要是艺术作品,它的鉴赏评判标准只能是艺术性。思想被包裹于深处,是分离不出一个单独的思想性的。 ----《往事并不如烟》
5、任何生命无论善恶,都需要得到认识和理解。 ----《刘氏女》
6、野夫,土家人,重感情,硬汉子。九个字的概括,注定其人生艰辛且曲折。十六岁年纪,给女同学写情书被告发,天天检查,学校罚站,父母责打,野夫以死相拼。自杀未遂,醒来后写下血书:不考上武大此生誓不为人。他是鄂西土生土长,视武汉大学为教育圣地。1986年,因“地下写作”的名分,令武大中文系系主任青眼相加。大学毕业后,野夫来到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本可以科员、科长、副处地拾阶而上,过着好日子。但人生拐点发生在1989年。1990年他脱下警服穿上了囚衣,被判处六年徒刑。服刑期间,父亲患癌症去世;出狱之后,母亲投江自杀。1996年正月,野夫独自来到北京。 ----《乡关何处·序》
7、我还喜欢打听别人的案情!入狱前是个搞戏的,而案情就是戏。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之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像我这样的反革命罪犯,案情没什么“戏”,那些刑事犯罪,可就太有“戏”了!每人都是一出戏,有的还是“双出”:狱外一出,牢里一出。 ----《刘氏女》
8、人心是无法探测的。你以为脆弱的时候,内心却很坚强;你以为坚强的时候,却又脆弱了。 ----《刘氏女》
9、许多事实告诉我:前脚进了班房,后脚没了家庭,成为无亲无友的孤人。人错走一步,继而是一生一世的漂泊,并非一切生灵,最后都能归于尘土,归于雨露。眼看刑期即满,却无处落脚,家在哪儿?家在“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词里,家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传说里。女囚的心充塞着找不到归途的凄然与茫然。心如果难以安稳,那么身体就难以支撑了。 ----《刘氏女》
10、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最起码的条件和最终的要求就是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无论生忧患之中,还是处落魄之境,无论自幼至长,还是自长至老,在这个问题上应无一刻的松动 ----《往事并不如烟》
11、亲人给罪犯制造的痛苦和犯人给亲人带来的耻辱,丝毫不弱于刑法的惩处。 ----《刘氏女》
12、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固执的。 ----《往事并不如烟》
13、对某些领导人而言,他们没有昨天,所以也不需要昨天。这样一来,从昨天延续到今天的许多伟大之物,如城牆,牌楼,自然也就不屑一顾了。 ----《往事并不如烟》
14、一方面是因为学医的母亲。她像讲隔壁邻居日常生活琐事那样,向我讲述过同性恋。事件的女主人是有名的湖南军阀的千金小姐,丈夫是个长相清秀的上海商人,也有了孩子。后来,一个半为友,半为仆的女人深度介入她的生活,成为新伴侣。一日,两个女人在浴室的亲昵动作被丈夫发现,并迅速演变为两个女人追杀一个男人的“凶杀”情节。事件的男主人公在一九四九年前后还是我家常客,“三五反”运动中成了“老虎”。此后,他的样子越来越可怜,家庭、事业双双败落。这个真实的故事比小说生动,听得我顿时儍掉。 ----《邹氏女》
15、不管法律有多少条款,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内在标准的约束,会坠落到什么地步啊?! ----《刘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