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一个手势,一手掌心朝上托在胸前,一手扬起掌心向外亮给朝拜众生。有点像交警截车,那手势分明是叫停。我斗胆替佛代言一次,对那些喋喋不休的人,佛亮起掌心的意思是:废话少说! ----冯小刚《不省心》
●想我的时候来个电话,别找替身啊。 ----冯小刚《不见不散》
●我总认为冯小刚的作品水平一般话,他的成就更多来自智慧圆滑和人缘。
●到后来,王朔再也不怀疑我的动机了。听我的好话他当成了一件乐事。工作之余,泡杯茶,彼此大肆渲染对方的优点和成绩,双方都感到了空前的满足和欣慰,成全了他也就陶冶了我。回到创作中,就举得责任重大,使出浑身解数废寝忘食,生怕辜负了群众的厚爱。 ----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
●面对批评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虚心接受,拿批评当蜜喝;一种是本能的不高兴而且当时就挂脸。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前一种人起码是不真实的,言不由衷;往轻了说就是虚伪,往重了说就是阴险。和这种人打交道要小心。和后一种人交朋友就踏实多了,起码丫不是一处心积虑,憋着坏准备当圣人的阴谋家。不信你可以试试。当然了,这里所指的批评是平等关系的,领导老板的批评除外,领导批评你要挂脸就成二百五了,善意叮嘱,实诚固然可爱,但傻实诚你麻烦就大了。 ----冯小刚《不省心》
●看来你是对的,我的确是个克星,把自己都克了。 ----冯小刚《不见不散》
●我相信,世界上存在着佛陀般的完美智慧,但我们的社会无法产出一个这样的人,茅于轼老人几乎已是顶尖高手了,我们很难对他有更高要求,发达国家相同水平的经济学家,可有机会在很多层面工作,在大学,在研究机构,在政府,在社会,而中国的条件是哪一个层面都不具备听取真话的情境,茅于轼的话只好对着表面上浑然一体,实际上却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说,实际效果是,他的话缺乏效率。我们的社会可用五亿票房买下冯小刚的一个编造出来的感人小故事,却对质量高出不知多少倍的茅于轼的真话满不在乎,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真是令人叹息。 ----石康
●其实我不怕死,但是我怕生不如死。活得苟且,不如死得有尊严! ----冯小刚《非诚勿扰2》
●死是另一种存在,相对于生,生活只会是一种残缺。 ----冯小刚《非诚勿扰2》
●古今中外,第一个跳出圈子的人,都是伟大的。鲁迅说,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他读来读去,读出两个字:吃人。王朔的小说,我读来读去,也读出两个字:别装。吃人不可怕,吃下去再装就可怕了 ----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
●或许玫瑰戒指太过简单,海誓山盟太过严谨,陪你看海太过浪漫,那么什么样的爱情才叫不大不小刚刚好?
●每个人真正需要应付的不过也就是七八个个人。把身边七八个人应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这七八个摆不平,日子就过不好。这里需要你拿出全部人生智慧来应付。 ----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
●??????“对于一个在一九五七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冯小刚《一声叹息》
●哪来的泡泡。小刚说。小明家的。小小说,去看看。啊。小明一声惨叫,救命呀。小刚小小冲进房间只看见小明躺在血里。才发现小明死了。
●但在日后的岁月里我仍然犯过很多次一厢情愿的错误,我对自己的愚蠢一腔悲愤又无可奈何。谁让我心地善良痴情不改呢。 ----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