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汉武的名言_关于汉武的名言
日期:2017-10-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汉武的名言_关于汉武的名言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刘彻《汉武大帝》

  ●(独尊儒术)统治集团与知识阶级达成交易。
知识阶级就是士。士在春秋之前是最低一级贵族,在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级平民,在战国和楚汉之际则是不安定因素。因为是士的特点,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艺,无产业。他们就像毛,必须依附在皮上。没有皮,就动乱。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有一次,汉武帝跟他闲聊。
汉武帝问:先生看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东方朔说:前无古人呀!陛下的功德,超过五帝,盖过三王。看看陛下的朝廷吧!丞相是周公,御史大夫是孔子,将军是姜太公,廷尉是皋陶,大司农是后稷,少府是伊尹,大鸿胪是子贡,博士官是颜回,郎中令是子路,郡守是子产,开路先锋是后羿,人才济济呀!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帝国在意的不是他们恶不恶,而是强不强。任何力量只要形成规模,不管是白是黑,是善是恶,都不能允许存在。功高尚且不能盖主,况草民乎?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巴芳寺使我冥想。我走在长长的引道上,走到底端,应该面对正殿的高峻雄伟,可是,我看到的不是高耸的寺塔,却是一片乱石土堆,看起来像一堆坟冢,像我在西安看到的汉武帝的茂陵,笔直的墓道,也是通向一个巨大的土堆。
土堆是所有人的真正结局吗?或者,只是一片灰烟? ----蒋勋《吴哥之美》

  ●小受如此多娇,引无数小攻竞折腰。赞魏王汉武,龙阳延年;哀帝灵公, 董贤子瑕。汉之开元高祖刘邦,犹记籍孺把魂销。俱往矣,鉴天下大同,还看今朝。。。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秦皇汉武,也不过一堆黄土。

  ●冯敬死于大汉帝国六十年,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六十年为一甲子,具有某种神秘的气息。仅在八年后,汉武帝就开始了对匈奴的全面开战。这足以说明,帝国在六十年四位领导人的指导下,和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汉帝国有了改变外交政策的能力,所以,复仇势在必行。 ----鹤阑珊《帝国60年》

  ●法家其实很清楚,统一思想靠杀人是不行的,得靠诛心,正所谓“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由此推论,杀其人就是最次的了。
相反,收买人心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办法。不要忘记,法家是主张“两面三刀”的。三刀,就是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两面,则是给儒家吃冷猪肉,绝不等于对其他人就不会挥舞狼牙棒。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在嬴政的诏令下,昔日的东方六国的书籍,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浩劫,无数珍藏的典籍被付之一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事件,但是这个不计后果的举动,得罪了整个天下的读书人(焚书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大地破坏和摧残,百家争鸣时候的那些那么珍贵的典籍,我们都见不到了,这确实是对中国文化,是一次非常大的破坏。秦的这个做法,他的最初的动机就是,不许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他是把这个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这个风气,他实现了一个终结)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这制墨之法虽说是雕虫小技,却也很有学问!关键就在这松烟和胶的比例,松烟多一分,则滞;少一分,易化。这胶,多一分这怠;少一分,则散。其次是松烟的质量,松树的选材,以愈高愈寒为最佳;天山的雪松,百年长一轮,乃是制墨的无上之选;还有徽州的油松,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虽不粗壮,却已有千年之龄,饱吸天地阴阳之精华。实在是制灰烟的无上之选,用此松制出来的灰烟,那天下所有的灰烟都该扔了。在昆仑山一带,有地下油井,墨色黛黑,燃烧时发出浓重的黑烟,用此种油制墨乃是无上佳品,这种油三国时就有,古人称自来火,可惜此油不易掘得,汉武帝争西域时候,无意间得到此油,制了一批宝墨,可惜此后再无人掘得此油,所以此墨极其珍贵。 ----《红墨坊》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剪伯赞

  ●此时他更加坚定自己信念,秦法的天下推行与帝国的改革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唯一保障,可是嬴政企盼的民心,又得到了一个怎样的结果呢?规模浩大的工程和战争,让社会超负荷地运转,曾有学者做过一个推算,秦帝国时期从东南沿海,运粮食到西北的河套地区,这个成本比战国时期的输送成本高出了200倍。在湖南里耶出土的竹简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服徭役的刑徒,此时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许多百姓开始加入徭役的大军,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些百姓就死亡了七分之一,繁重的徭役,让整个东方的百姓,彻底反感秦帝国的统治方式,在他们心中统一远远不如传统的分封制。秦帝国统治的原六国地区,这些并不稳固的社会底层,由此走到了火山爆发口。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公元前213年,李斯向嬴政上呈一道奏折,他建议整个帝国应当统一言论与思想,一切违背帝国统治理念的书籍,都应彻底摒弃焚毁。面对李斯的提议,嬴政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这位划时代的改革者,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开始质疑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妥协,此时的嬴政决定重新竖起法家治国的大旗。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汉武的名言_关于汉武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