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个人写作的危机乃发轫于母语本身深刻的危机。它将给诗人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无情地分开“死者”与“生者”的行列:要么卑颜屈膝,以通俗的流利和出口成章的雄辩继续为官为话语添油加醋;要么醉生梦死,以弱智的想象力为一个小气、昏庸、虚无、躁动的时代留下可怜的注脚;要么自命为新形式的馈赠者,却呼啸成群地彼此派生、舞弊、喂养,甘心做种族萎靡不振的创造性的殉葬品。但真正的诗人必须活下去。他荷载独往,举步维艰,是一个结结巴巴的追问者,颠覆者,是“黑暗中的演讲者”(北岛语);他必须越过空白,走出零度,寻找母语,寻找那母语中的母语,在那里“人类诗篇般栖居于大地”(荷尔德林)。 ----张枣《张枣随笔选》
●孩子们被送进了学校,至少在当时,那总算是一个学校吧。柔弱的幼年一代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苦干上十个钟头,从书本里学些他们所不懂的毫无用处的东西,依靠死记硬背,像鹦鹉学舌似的;因此受完了教育的成绩只有两点,一是永远的头疼,二是念书的本领——念起来流利得很,既不要停下来拼字,也不要换气。 ----马克·吐温
●如果这会儿是在演播室,灾难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需要完成的新闻,我只关心我播报赈灾的数字是不是流利,但看见一个老大爷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上穿只解放鞋,拄着拐走了两里路,从我们的卡车上翻找出一只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带眼的旧黄皮鞋,端详一下,套在脚上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赈灾。 ----柴静《看见》
●2、《十四与四十》
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是有名的钢琴师
每天都能听见优美的旋律透过窗户
惹得年少们饭后顿足
于是我们都能理解每天的等待
因为钢琴师有个美丽的女儿
她从小留洋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时而骄横娇纵,时而小鸟依人
为博千金一笑,众少年使出浑身解数
唯我江湖雕虫之技脱众而出
让她笑弯了腰,自此而相识
那年她十四,我也十四
她喜欢我,我喜欢她
我们混沌相恋,细雨蒙松,云雾萦绕
如今我四十,她年岁未知
●Yumi是插班进来的。她站在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时,班里安静极了。她瓜子脸,流转的眼波,卷曲的黑色长发,穿着丝绸的碎花连衣裙,气质很古典。这世界上有一种人身体里流淌着天生招人嫉妒的基因,Yumi就是这种人——长得美,性格温柔,听力好,口语又是我们班最流利的。如果这些能让她得90分的话,那么她做的甜点则能为她加到满分。抹茶蛋糕卷、抹茶曲奇饼干、抹茶酥、抹茶太妃糖……我们每吃一次她做的点心,男生们就赞一次,其他女生则是自叹不如一次。当她在七月里为我们带来自制的抹茶冰淇淋时,班里简直沸腾了。冰淇淋盒子埋在保冷剂中,拿出来时还是完好的固体状态,可爱的粉绿色送到我们手中时,透过手掌能感受到它的丝丝清凉。我们彻底被Yumi征服了。 ----凉酱《食光深处的温暖》
●未来的你应该放弃自卑了吧!终于能够在走路时挺起胸膛、抬起头向前迈开旅程了吧!与人说话终于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能够流利表达自己想说出的话,不再大脑一片空白了吧!未来的我,你呀!能够长成自己不再厌恶嫌弃的模样了吗?
--给未来的我
●对于宗教的认知和自我教育与修正是海外生活不能规避的内容。蒙特利尔是世界教堂最多的城市。也总有陌生的传教者敲你的门。用流利的中文对你宣讲《圣经》。也有很多国人混际在教会,谋求世俗利益。
在大西洋边的加斯佩半岛一家旧物店的仓库,我见到平生最多的《圣经》。它们都是被人们遗弃的,整整一个架子,架子底下是同样被遗弃的十字架,木头的、金属的、玻璃的、大的、小的,完整的、破碎的,堆积在一起,有上百个。特别震撼。《圣经》与远行的确有关联,在北美,无论走多远,在多小的城镇,在传统的小旅馆里,我总能在某个抽屉里找到一本《圣经》。读一段福音书、启示录、箴言、诗篇,一边迷恋它的讲述方式,一边守着今生今世的一夜。 ----昂放《博客》
●尽管腰缠万贯,可是,外祖父并未疏于读书,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通晓古文,而且精通英文。写英文,通畅流利;写中文,言简意赅。一手龙飞凤舞的毛笔字遒劲有力,力透纸背,让人过目难忘。 ----尤今《我是一尾沉默的鱼》
●同样,中国人无需这种社会环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自然语言(如法语、德语、英语、斯瓦西里语、印地语等)这个宝库中所包含的的概念和操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群体所蕴含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 ----理查德·保罗《批判性思维工具》
●对我不必支吾,搪塞人就要流利
●不是不心惊的。
什么时候,他变成了这样,可以对着干净纯粹的眼睛无动于衷,可以对着救援的人痛下狠手,可以对着一个同自己弟弟般的人,满腹阴谋算计。
欺骗和谎言,他什么时候,也可以说的这么流利了?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还是个纯真善良的孩子,被父亲和先生淳淳教诲,遵循德义礼智信的那个沈清轩,哪里去了?
这么……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是沈清轩吗? ----溯痕《遇蛇》
●你的再见说得如此的流利,我竟连那句不要走,都不忍说出口。
●或许是因为失去了其他人格给予他的能力吧?亚瑟的机智、雷根的强壮、亚伦的流利口才、汤姆的电子知识等;他觉得自己愈来愈笨,压力也愈来愈大。恐惧和压力持续高涨,噪音也不断扩大,色彩变得令人无法忍受。他想回自己的病房,把门关上,大声叫喊、大声叫喊……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讲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外表像极了哈利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