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关光绪的美文美句摘抄
日期:2017-1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有关光绪的美文美句摘抄

  ●1894年,就是清朝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一年,按干支纪年,叫做甲午年,所以这次战争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却成为近代民族觉醒的重要转折点。 ----戚其章《甲午战争新讲》

  ●无须出走,外人皆友邦,其兵来讨拳匪,对我国家非有恶意,臣请自往东交民巷向各国使臣面谈,必无事矣。 ----光绪

  ●袁世凯当然也维新。当时的国内外环境,稍微有些良知、稍具清醒意识的士大夫都在发出改革变法的呼声。这呼声此起彼伏。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改革理念与方式。孙中山是彻底的维新——暴力革命。张之洞是中体西用式的维新,用普通话来讲,这老兄主张的是马体牛用或者牛体马用,按我们现在的看法,则是驴唇不对马嘴。顽固派也喊维新,他们维的是旧的思想,只不过希望人心崭新一下,比如激发天良什么的。你要是跟他讲民权人权,他认为中国伦理就会灭绝,不出十年四万万人就沦为夷人那样的禽兽了。康有为是激进式维新,老想出轨,最后既把光绪当了赌注还把咱的主人公袁世凯也绑架进去了。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清帝排序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
雍乾嘉道咸同光,
清朝一共十二帝,
末代宣统最悲伤

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
——光绪宣

入关后皇帝排序:
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在那种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考究出身非常严格的社会里,他们梅家便世世代代做着优伶。但是在那个时代,做个伶人也着实不易。他要应付当朝权贵;他要敷衍地方上的恶势力;还要浓妆艳抹地去为捧客们征歌侑酒。据说梅巧玲还有几分侠气,每不惜巨金去救济那些为他捧场的寒士。所以他虽然做了四喜部头,也往往入不敷出。所以当他于光绪八年病死的时候,遗产所余也很有限。 ----唐德刚《五十年代的尘埃》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取胜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于一利字。 ----光绪

  ●1924 年,逊帝溥仪年满十八周岁。光绪皇帝,就是在这个年龄亲政的,而溥仪却在这个年纪被扫地出门。最后一位皇帝离开之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文物清点工作,1925 年 10 月10 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意思是 “从前的宫殿”,而 “博物院”则标明了它的公共文化性质,宫殿的主语,从此发生了逆转。 ----祝勇《故宫的隐秘角落》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五帝: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四朝: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难:生为肉球、饥寒雪掩、痢疾待毙、口流鲜血、失足堕水、大病顿发、索断浸水、险遭剖腹、全身枯木、遭匪毒打。 ----虚云和尚

  ●穿越回清朝,跟随康熙大帝策马奔腾斩杀葛尔丹。望秋水绵绵身处圆明园看道士为雍正炼丹。长衫马褂江南街巷与弘历擦肩过,站阁楼之上看穿梭巷子里的姑娘。深冬之夜慈禧又训斥光绪变法,小儿喏喏不喘。东四二条小胡同里的一户人家天,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悠悠历史·望今兴叹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则在其次。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这个故事说的是清朝光绪年间,具体哪一年,太久远,记不住了。
说的是山东临清州,有个人叫刘安生。他爹,是原先临清的一个武官,做到把总。
临清嘛,是大运河出河北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码头,在康乾盛世那当儿,这里是商铺林立,五行八作秦楼楚馆遍布林立,就是远在江南一带的大商人,也得到这里来做买卖,端的是个花花世界,被称为“小南京”。
无论是康熙爷六下江南,还是乾隆爷南巡六次,都是打这里停靠御舟。因此,各衙门和街面上,建筑也是干净严整。
可后来白莲教大起义,加上江南闹长毛、北方闹捻子,大清国国事日衰,朝纲不振,曾文正公横空出世,带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诸位大人,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平定长毛及之后的捻军起义,气息奄奄的大清国,才又延续下去。 ----齐州三爷《古玩笔记》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忙,
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值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甲午战事发生之前,深知中国军力底细的李鸿章主张以外交手段来避免冲突,不要贸然言战,在清流眼中这显然是一种畏缩的举动,引起好几位御史、言官的奏参。以军机大臣、帝师翁同 为领袖的清流党,背后倚仗光绪帝,早就对经手洋务、多与外国人交涉的李鸿章等洋务派心存不满。海陆初战皆告败北,清流派即对战局的不利大感愤怒,认定原因是李鸿章心存畏葸、调度无方、用人不当,各种弹劾、奏参犹如潮水般涌向李鸿章和淮系海陆军。 ----陈悦《沉没的甲午》

  ●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品雍正,事业乾隆,万事嘉庆,前途道光,财务室咸丰,内外同治,千秋光绪,万众宣统

  ●吾变法但欲救民耳,苟能救民,君权之替不替何计焉? ----光绪《戊戌政变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关光绪的美文美句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