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刘小枫的名言名句
日期:2017-09-26 作者:刘小枫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刘小枫的名言名句

  1、每个人都是自己欲望的囚徒。 ----《沉重的肉身》

  2、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说或想说,而且,有独特感受力的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在切身的感受生活,感受属于自己的黄昏和清晨的颜色,只是程度和广度不同而已。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是叙事家?对生活的敏感只是成为叙事家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沉重的肉身》

  3、人在道德上根本就是一个瞎子,怎么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道德指引? 那句在妓女面前“谁可以扔石头?”的质问,就是对人间的道德法庭的否定。 ----《沉重的肉身》

  4、误会是生命的自然状态,走出误会才能转入生命的自在境地。人只能在谅解和赦免中走出误会编织的生命之网。 ----《沉重的肉身》

  5、学者并不带有神圣光环,仍是常人而非圣人。学术研究亦非历史壮举或左右乾坤之业,不过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学术作为常人之不寻常之处仅在于,他为那种被称为学术的生存方式所吸引,这种生存方式不是陶然于立言,而是陶然于圣言之中。学术的,当归于学术,非学术的当归于非学术的。巴特的那双冷眼似乎是对一切侵犯神学的学术自律领域之举的蔑视。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6、新兴知识人群众是福柯式的个体化群众,他们厌恶任何知识理念规导欲望个体的生存意趣。欲望个体的基质是身体,身体是有自然性差异的偶在。 ----《拣尽寒枝》

  7、也许,所谓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个体偶在的呢喃叙事,就是小说的叙事本身,在没有最高道德法官的生存处境,小说围绕某个个人的生命经历的呢喃与人生悖论中的模糊性和相对性厮守在一起,陪伴和支撑每一个在自己身体上撞见悖论的个人捱过被撕裂的人生伤痛时刻。 ----《沉重的肉身》

  8、人的生命热情都是个体化的,个体化的生命热情就是个体化热情——个体的全部身体感觉投入某种价值偏好的喜欢什么的在世行为。个体热情的产生既需要身体也需要身体的影子,两者不可或缺。没有身体及其感觉或没有灵魂的价值偏好,都不会产生生命热情。 ----《沉重的肉身》

  9、自我欺骗的说谎与与对另一个人说谎有很大差别。对别人说谎,不涉及对自己的诚实问题。在自我拯救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不然的话,拯救自己就是不可能的。 ----《沉重的肉身》

  10、“古之道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而是救济天下的政教之术:“先秦诸子,无不欲以其道济天下”。在梵澄看来,即便倡言逍遥物外的庄子也不例外。 ----《拣尽寒枝》

  11、个人情感受伤的事太寻常,也是太人性的事。生活不是按照理性的设计或个人的美好愿望发生的,而是各种意外机缘杂凑出来的,总会有一些人因人性的软弱而伤害别人,有一些人因无辜的懵懂过错而被伤害、平白无故情感诚挚而受伤。 ----《沉重的肉身》

  12、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 ----《拯救与逍遥》

  13、据说,人类开始讲第一个故事时,与我们院子停电时的处境差不多:原始穴居人在夜色降临后,感到时间支离破碎和空间的若有若无,有一天——故事总是从这暧昧的有一天开始,一个年长的穴居人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听过故事以后,穴居人心里暖和起来,明天的艰辛困苦变得可以承受了。 ----《沉重的肉身》

  14、应该问:“人民”是谁?可是从没人问“人民”是谁,似乎谁都知道它是谁。每一个个体的“我”自以为是“人民”,但随时可能被人称为“人民的敌人”。“人民”听起来自然的拥有肯定价值的道义正当性,因而,个体不得不认同它;又由于“人民”一词带有总体性,每一个体都自以为属于其中(其实又都不属于其中)。在“人民”这一称谓中,人本身——每一个体的肉身存在并未在场。正是这种情形,使个体存在悄悄的失去了生存的正当性和处身性。流亡就意味着脱离人民,自绝于人民,成为个体之存在。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15、在幸福与不幸之间,有相当宽阔的中间地带,我就站在这个地带吧。 ----《沉重的肉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刘小枫的名言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