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佛遗教经》
2、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佛遗教经》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4、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佛遗教经》
5、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佛遗教经》
6、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佛遗教经》
7、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 ----《佛遗教经》
8、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为本。 ----《佛遗教经》(爱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9、有愧之人,则有善法; 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佛遗教经》
10、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佛遗教经》
1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金刚经》
12、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佛遗教经》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山育明德,流薰万里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14、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佛遗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