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所谓精读,就是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
●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的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永远在变化,而且有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只要我们这样说,就是假定有一个站得更高的观点。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教育是使人作为人而成其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是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人的人化的过程。 ----冯友兰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 ----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时代精神,一时代之哲学即其时代精神之结晶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 ----冯友兰《年谱》
●人在学问途上要知足,学历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的时候就要读书——立学于勤,方有所成。 ----冯友兰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
●老子警告我们:“不知常,妄作,凶。”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
●我的读书经验 精其选 解其言 知其意 明其理 ----冯友兰《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他活着,就做作为社会一员和作为宇宙一员的义务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只在训练职业人才,大学所训练出来的人只有特殊机能还是不够,他还是一个‘人’,所谓‘人’,就是对于世界社会有他自己的认识、看法,对已往及现在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文学、美术、音乐等都能欣赏,具备这些条件者就是一个‘人’。”
—— 冯友兰 ----冯友兰《论大学教育》
●人生有三件事: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赋,立功靠机缘,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坚持。 ----冯友兰《冯友兰读书与做人》
●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新道家”,史称玄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冯友兰
●成佛是一瞬间的活动,就像是跃过鸿沟。要么是一跃成功,达到彼岸,刹那之间完全成佛;要么是一跃而失败,仍然是原来的凡夫俗子。其间没有中间的步骤。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哲学也给予我们人生理想。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属于该名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