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柏林墙
一道柏林墙
惨白粗犷
放远去望
无边无像
一道柏林墙
分隔东西方
直插天中央
寒风暴雪荡
一道柏林墙
你我两地悲伤
世界不会原谅
失败者的猖狂
一道柏林墙
充满痛苦与绝望
但我一定会再见
矢车菊随风绽放
●又见一轮明月/我多爱它/洁白无暇/映出远方的牵挂
又见一轮明月/我多爱它/倾泻光华/照亮粗犷的脸颊
又见一轮明月/我多爱它/自成一画/勾勒眼角的泪花
又见一轮明月/我多爱它/亘古未变/让有心人借己言他
●在我学习到家庭这个词汇时
当时觉得很高端文雅
毕竟村里人都不那么称呼这个实体
随着词汇量增多
我发现我简直生活在原始部落
美好的东西便不断幻现
我越发变得感情饱满
而生活依然还是原貌
我开始变得不像北方人粗犷也没江南秀雅没有农村愚昧也没城市开放聪明
规则和特点在我内心翻云覆水
怎么重组都不是原装的模样
如果启蒙前有人就告诉我
幸福的定义并非一种
生活需要自己负责
也许路径系统就不会是默认的了
●与其羡慕别人骄傲的翅膀,不如想想自己力拔千钧的粗犷。
●《五月的麦浪》
五月的麦浪翻出记忆里的晴空
粗犷得,大地一路子铺陈开来
接住夕阳余晖里的残韵
新凉也该是平原的长衫
麦做的言语侵蚀在午后的地平线
而散落在风中的足痕,零碎地做了
记忆的注脚,五月的形影吊在西风的
画角,记忆是如此的短暂,
一生的回忆却是如此得漫长如冬
●古老而深沉的黄河,滋润了万物,亦塑造了华夏之祖粗犷的脊梁。浑浊滚涌的黄河,疏通了中原大地条条血脉,使恩光市郊区凡集公社、赵庄大队、郁家庄的村后也有着“一河碧玉向东流”的支溪。河的两岸,垂柳依依,婀娜多姿,在春风中飘摇招展,柳絮儿飞扬如雪;夏季来临,溪水声伴合着虫鸣蛙唱,加上河面荡漾的鲜绿如掌的荷叶,浑然形成绝妙的旋律! ----安琪《被夭折的才女》
●比如同样是《悲怆》,卡拉扬的版本和穆拉文斯基的版本就不一样,在我看来表达的是不同层次的老人。卡拉扬表达的是那些富人和优雅的知识分子生命终了时的感受,他不是所有作品都好,但他把所有作品都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穆拉文斯基表达的是穷人和战士们生命终了时的感受,粗犷中蕴藏着巨大的张力。 ----白岩松《白说》
●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库贝尔的作品的确很坦率的表现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信念,他的绘画方式也很粗犷、草率,如果看惯了学院派那种精雕细琢的人物画,看他的画是觉得有些伤风败俗的。他的主题往往是社会的下层小人物故事,并且画面永远有种非常浓郁的黑色基调,我看用色黑用的那么有明确目的、用的那么淋漓尽致的画家,除了他就 很少见了。 ----王受之《巴黎手记》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幸。我自己便是这样双重不幸的人群中的一个。作为中国人文及自然资源多样性展示得最为完备的后花园,广袤的西部是如此的神秘多姿、秀丽雄奇、狂野粗犷,令人难以忘怀。不过遗憾的是,这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间爱物,正在逐渐消失于我们视野之中,真有追之莫及的伤怀之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没有作为人文和自然资源庞大宝库的西部,她的魅力将会锐减而流于平庸。 ----冉云飞《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当那个女人爱上一个西部牛仔式的粗犷男人时,她爱他身上的烟草味,爱他衣服上沾染的硝药味。那是他的气概,是专属,以至于,英雄归来的路上,目光还未触及,味道先行,便欣喜雀跃。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回声的千结百绕
而守候的是
执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我问佛》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回声的千结白绕
而守候的是
执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 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飞花万盏 ----仓央嘉措《无题》
●再粗犷的人心里也会有一个唯美的梦。 ----吾思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
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余秋雨《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