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乡愁》
●夜夜于一寸的光阴,凝听,箫声清远,琴声幽幽,远方,轻柔似水的呼唤,纵是千般感念,奈何?我只寂静无语,泪痕斑驳了衣襟,一缕如雾的清愁蔓延,凉风摇曳,落花雨霏霏,相坐烟水台,看风提着一花离去,无悲无喜。
●兰花禀天地之纯精,幽香清远,素洁脱俗,“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清香宜人,优雅超脱,不媚世俗。其叶修长劲健,油润光泽,那飘逸翠叶所衬托的清雅兰花,悬诸石壁而悠然自得,陈于庭堂而不炫不亢,给人带来无限遐想;花形千姿百态,娟秀淡雅;香味甘厚纯正,清雅温馨,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的情趣。兰花之美,美得仪表高雅;兰花之香,香得幽远飘逸;兰花之纯,纯得皎洁无暇。但更美更香更纯的,却是那古今人们所赞誉的君子风韵。
●柳月花溪,桥栏舍,小帘风衣,六月染。疏影芊芊,绿脂轻纱绾娇媚。小楼紫衣,又绽放。凝香颦捻,玉住帘。意满衾帐,情无限。空阶玉台,抚琴脂。瑶红千里,落脂玉纤,随风舞。阁池玉楼,红颜瘦。独步满园,影芳庭。醉卧婵娟,是蝶梦。莲池六月,寻清荷。是梦清远,静待花香浓。一池墨香,醉了谁的凝眸。
●如你所愿
过往结茧
墨迹易水
岁月得安
念,清远,风干。
●微凉的风,来自水面。
笛声起,悠长清远。仿佛远山的呼唤。
淡墨如烟,谁令你眼波流转?青丝三千,绾就了情思无限。
纤纤玉指,将一怀幽思,殷勤付与清弦。
雨魄云魂,辜负了华年。
秋意渐浓,凉薄了指间的云烟。 ----《秋风词》
●能从忙碌中解脱劳顿,能在静夜里独对心灵,能在晨曦时思考未来,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玄妙。
暗夜里,独守一盏心灯,凝望苍凉无垠的夜色,便没了痛苦,没了压抑,静静地品味着那份空旷开阔和寂静清远的孤独。漫步于自我的心灵旅途,就把平日里那颗焦躁的心融入了如水的宁静,在追忆和反思里淡品人生,在夜的最深处,触摸飞舞的灵魂,让虚无变得富有,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励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他追求的不是人生的喧闹,而是一个人的惬意。笑看世态万千,不必多言,他已是无冕之王。这样的人,虽败犹荣!
●牵念清远,忧心哀伤处,悟不透世间的万物,究竟暗藏怎样的玄机?看不穿世间风景,道不明人间风情,任繁华在流年中慢慢沉寂;任青葱在变迁中渐渐泛黄。只是那个转身离去的背影,不肯轻易退场,时不时打扰心的清幽,引起情愫莺飞草长。
●大雄宝殿。“大雄”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道德法力的尊称,意思是说佛像勇士一样无所畏惧,具有无边的法力,能够降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四魔。鹧鸪哨的马灯看不清远处,只能瞧见正下方就是殿内主像“三身佛”。按佛教教义,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也称三化身佛,即:中尊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像相对而立,两侧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坐像。 ----天下霸唱《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喜欢秋的一丛黄、一片红,丰盈着秋天的色彩斑斓。喜欢秋的零落。总觉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在风中飘落的树叶,点缀了秋的凄美和忧伤,秋天才显得更完美。喜欢秋的清远。秋风拂过的凉意、萧瑟,无言无语即成了一首诗、一幅画、一阙词,或思、或伤、或恋。喜欢秋的沉静。不张扬,不浮躁;清冷的底色,却有着硕果累累的绚烂。喜欢秋的温润。犹如温婉的女子,含蓄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