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爱情得到了满足,他人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高乃依
●你走了,那个随你而来的新的世界轰然崩塌,那个你来之前的旧的世界也荡然无存。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时间是海,荒远而广袤,以至流年,荡然无存。
●托克维尔并没有否定封建社会中的利己主义,以及他们对大我利益的不闻不问,不过他强调他们基于传统而为他人及为大我的价值所做的自发性牺牲。封建社会是英雄式的:家臣对他的主人的效忠,士兵对他的信念的尽忠。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已近乎绝迹。民主社会不断地改变,将个人与他的祖先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已经荡然无存,而将他与他的同胞联系在一起的关系也已如风中残烛。冷漠(我还要加上一项,嫉妒)是民主社会最大的缺点之一。托克维尔作出结论:“民主使每一个个人不只数典忘祖,也罔顾他的子孙,并使他和当代人疏离:他永远都会沉溺于自我之中,最后将永远被他自己孤芳自赏的灵魂所裹挟。”这个预言在我们这个时代已彻底得到印证。 ----奥克塔维奥·帕斯《印度札记》
●“我满满一脑袋想写的东西,像个莫名其妙的仓库似的。”堇说,“各种各样的图像和场景、断断续续的话语、男男女女的身影,它们在我脑袋里时,全都活龙活现、闪闪生辉。我听见它们喝令我‘写下来!’而我也觉得能产生美妙的故事,能到达一个新的境地。可是一旦对着桌子写成文字,我就知道那宝贵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水晶没有结晶,而作为石块寿终正寝了。我哪里也去不成。”堇哭丧着脸,拾起二百五十个左右的石子朝水池扔去。“或许我本来就缺少什么,缺少当小说家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 ----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伤感日志 www.wenzhangba.com)
●这种冒险的结果会成为激进的革新。因为最终,在与人和事物的矛盾性遭遇中,符号可能会被它们创造的原动力——人类的象征意识所改造。现在,正如我们从夏威夷历史中所了解到的那样,在智识的规则中,没有什么是禁忌的东西——甚至“禁忌’’这个概念也荡然无存。 ----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
●其实人跟狗差不多,也主要是靠鼻子生活的。记忆深处,气味甚至比视觉更持久。布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然而,当人亡物丧,往日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还会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为虚幻,却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废墟上回忆、等待和期望,在它们几乎不可触知的小滴上坚韧不拔地负载着回忆的宏伟大厦。” ----北岛《午夜之门》
●当眼前的景致日渐褪色...记忆不断更新...细胞新陈代谢 进化 退化 昔日的自己 将荡然无存 ----《砂时计》
●他联想到一种已经耗尽的潜力,还想到磁场中一条条看不见的磁力线,原来它们还通过空气维系在一起,而如今已荡然无存。 ----保罗·乔尔达诺《质数的孤独》
●当自己开始寻找,当心泪开始黎明,当回忆荡然无存,当记忆只剩微笑,待到清风里,端坐明月下,谁明落寞,欢亦好,悲亦罢,月高悬,人情纵似长情月,几番圆。话语中的微笑,那是熟悉,也是陌路天涯,既然咫尺也是来生的不相见。